不同跨文化适应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元话语使用倾向
本文关键词:不同跨文化适应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元话语使用倾向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学习者 跨文化适应水平 元话语使用倾向 元话语展演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为了摸清元话语使用同跨文化适应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社会文化适应量表测量了37名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适应水平,并对高适应水平组和低适应水平组在建议信写作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证明,两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元话语使用倾向,适应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具有更好的元话语展演能力。最后,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元话语教学作了简要讨论。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汉语学习者 跨文化适应水平 元话语使用倾向 元话语展演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对外汉语教学的元话语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0YYB015]的成果之一 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代码:3217001402]的资助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Ward等(1998)认为,跨文化适应包含两个纬度:一是旅居者在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属于心理适应范畴;二是旅居者主动适应当地社会并与当地社会成员进行有效接触,属于社会文化适应范畴。本研究考察汉语学习者的元话语使用倾向与跨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易佩;熊丽君;;非洲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水平实证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邢悦;;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任瑜;;第二语言教学文化习得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刘君;刘佳;;跨文化传播:欧美留学生在上海的人际网络分析[J];今传媒;2012年12期
4 鲁洁;;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研究与管理——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成功(教育);2012年24期
5 周琬謦;胡椿;罗雁龙;;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朱祷青;;来华非洲留学生管理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2014年03期
7 杨军;;印尼短期汉语师资培训人员跨文化适应因素分析——基于海南师范大学短期汉语师资印尼培训人员的个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0期
8 徐腾飞;;外籍商人在中国城市的跨文化适应调研[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万梅;;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1期
10 陈玳玮;;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风波;国际型城市中的研究型大学之“国际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王冬燕;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规则提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谭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瑶;“台太”的社会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婷;德日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3 倪潇;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实施的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陈茜;留学生支援制度视角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段江;从在华美国旅居者的文化适应过程研究其文化适应策略[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刘天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与华人华侨文化适应的互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祝婕;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邹显林;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应激因素的探索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联明,吕浩雪;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制约国际学生流向的主要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覃壮才;;面向东盟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路径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3 金盛华,辛志勇;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陈慧;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6 许宁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与前景[J];东南亚纵横;2010年11期
7 文峰;;多样性文化适应:对华裔学生来华留学的调查与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7年06期
8 刘同兰;外国留学生适应阶段教育管理初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9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10 雷伟中;湄公河流域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特征及其管理[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慧;常悦珠;;在华留学生常见心理适应问题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程家福;新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结构研究(1950-200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狄斯马;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飞;中国学习环境下韩国留学生学习和交往适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昭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2 孙秀鸿;大学生心理挫折与适应初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但俊辰;;大学生复原力与适应状况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4 韩广芬;考里斯特·罗伊[J];天津护理;1996年02期
5 胡卫鹏,孟慧;价格及其相关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6 张玉红;孟卫江;;新疆汉、维、哈族城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适应的比较研究[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晓文;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情绪体验评价比较——关于小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项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6期
8 杨青;关于深圳大学学生心理适应水平的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王登峰;崔红;;中国人性别角色量表的建构及其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晓文;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情境投射反应比较——小学生自我调节机制的一项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全会;石志红;匡延龄;孟宪法;;低氧不同适应水平群体肺动脉高压心血管X线的演变及其意义[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林峰;谢州艳;;青少年自我、动力系统与适应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4 李捷;;运动训练强度控制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与监测方法[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5 陈仲林;翁季;杨春宇;刘波;何正军;张晟鹏;;在道路照明条件下中间视觉问题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6 董耘;张春媛;;探索培养初、高中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李戎梅;王家强;张卫;;澳门青少年社会适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马谐;陶云;;当前农村城务工青年群体心理特征的多角度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朱虹;;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伯源;陈仲庚;刘京;陈可骥;;心血管病人的心身反应特点——1、冠心病人的唤醒水平和习惯化的初步探讨[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和平;庞庞塔矿加强员工素质教育[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定翔 通讯员 陈军周;实训练就实力 实力成就学生[N];平顶山日报;2010年
3 郑水平邋赵万君 叶菊;辽河曙采集输大队挖潜创效不遗余力[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魏宪成;甘作油田拓荒牛[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梁艳燕;“城市畏惧症”困扰流动儿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陈继勇 彭斯达;美国经济增速趋回升[N];人民日报;2001年
7 佳平;科技成果“睡大觉”的三维反思[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信江艳;不可忽视的信息化项目风险[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宣恩平;如何开运动处方[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周伟源 作者系原市交通局局长、现任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构建韶关交通枢纽的思考[N];韶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庹焱;慢性腰背痛患者认知—情感应对、自我和谐与适应水平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翁季;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焦新宇;基于相对性的顾客价值测量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聂衍刚;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家秀;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神经心理发育特点、FMR-1基因检测及BDNF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挺;黎族的文化适应:特征、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静静;癌症患者适应水平的横断面调查及其预测因素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李菊花;朝鲜族小学教师职业适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3 金美玲;延边地区初中初任教师教职适应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4 周宏;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廖华波;亲子培训对儿童幼儿园适应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艳;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李茜;城市青年职业选择的自主状况与其职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唐玉;大学毕业生工作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汪清华;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佳蕾;日本旅居者在上海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98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9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