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06 06:20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文化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中国走向世界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适应“汉语热”的发展趋势,截至2015年10月23日,全球130个国家共成立了近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所孔子课堂。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现了中国国力,是中国文化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的推广靠语言,语言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在文化推广中,民俗文化魅力无边,源远流长,是人类集体活动智慧的结晶,它与不同时代的经济文化政治有着直接联系,有着强大的融合力和影响力,并规范和服务于一方人民。可原本应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处于较重要地位的民俗文化教学,在目前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以口头、物质、风俗、行为等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分割,相互依存。除了语言教学外,民俗文化教学也是解决学习者普遍存在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之疑惑的不可或缺元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民俗教学有利于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接受,也有利于跨文化语境下日常交际活动的有效展开。虽然教学本身是没有定法的,但还是有一定的教学原则需要遵循,有一些教学规律需要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教学也不例外。较为可行的教学原则主要有:探究为宾,实用为主:即在教学中要把实用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比阐释,直观讲解:从跨文化对比的角度展开教学,解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民俗文化的概念、特征,然后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民俗文化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接着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指出当今在民俗文化教学中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引发关注,敦促解决。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民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及特征11-16
- (一)定义11
- (二)特征11-16
- 1.积久性和集体性11-13
- 2.稳定性和变异性13
- 3.多元性和相融性13-14
- 4.规范性和服务性14-16
-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教学的意义16-19
- (一)有利于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接受16-17
- (二) 有利于日常交际活动的有效展开17-19
- 三 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教学的基本原则19-24
- (一)探究为宾,实用为主19-20
-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20-22
- (三)对比阐释,直观讲解22-24
- 余论24-26
- 参考文献26-28
- 附录28-31
- 致谢31
本文编号:628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2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