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的分析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18 18:19

  本文关键词:韩国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的分析与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学生 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习得


【摘要】:文章通过听觉分析和声学分析,对韩国学生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习得的情况进行了考察。韩国学生对于汉语后响元音的习得:在发音方面,易难序列为-ia组-ua组-uo组-ie组和-üe组;在听觉方面,易难序列为-ia组和-üe组-uo组和-ua组-ie组。韩国学生受母语影响,在发汉语普通话的后响元音时韵头极短、韵腹较长。但是汉语母语者在听觉上对韩国学习者所发的后响元音的时长比例不太敏感。文章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普通话为标准,适当实施宽容和弹性态度,其最大的"域"是90%。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韩国学生 汉语普通话后响元音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习得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研究动机汉语复合元音的结合,不是两个或三个音素动程的均衡相连,而是两个或三个音素有主有次的相连,即复合元音总有一个音素成分的音色最清晰、最响亮的。但是韩国学生发汉语普通话复合元音时,与母语者相比常常会把韵头发得过分短促、把韵腹发得长一些,或者把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图雅;关于声学语音学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陆俭明;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1期

5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6 王韫佳;邓丹;;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相似元音”和“陌生元音”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2期

7 王茂林;林茂灿;李爱军;;汉语自然对话音高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8年02期

8 王韫佳;韩国、日本学生感知汉语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9 曹剑芬;普通话韵母/ao/与/ou/的时频协变对比分析[J];应用声学;1994年02期

10 杨顺安;曹剑芬;;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动态特性[J];语言研究;198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许诺;;婴儿如何从成人语言输入中识别普通话声调类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马晓璇;;小议“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教学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袁烨;;浅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韩瑜;;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5 孙丹;;汉日基本元音对比及教学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6 王国庆;陈香;;汉字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00期

7 谢小丽;;日本学习者习得汉语普通话元音音位的困难层次考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黄桂凤;;对外汉语专业普通话培训的方法和特色——以玉林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4期

9 齐文静;王文婷;王雪;;中国英语学习者列举并列成分语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10 周雪婷;;对我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考——全方位、分阶段教育实践模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俭明;王黎;;开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语法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丁雪;安翔;孟子厚;;京味吆喝声的韵律特征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彦;;德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问题[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贾媛;李爱军;;论普通话重音的层级性——基于语音事实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银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话“去声+去声”双音节词重音研究之简介[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韩维新;;粤语常用入声字的普通话声调习得偏姢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善熙;;试论语音习得和感知理论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迪[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江海燕;;语速对语句内部音高变化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孟晖;;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新时期普通话的语音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春;甘肃临夏方言回腔语音格局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章石芳;族群文化认同视野下菲律宾华族移民母语教育发展及方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忠芳(KIATTISAK SAE FONG);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陈_g;基于超声波检测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发音的舌体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8 苏庄銮;情感语音合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朱麟;中国人说英语的节奏模式及在教学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尹蔚;多维视域下的有标选择复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慧;基于影视作品的对外汉语课件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宝乐儿;初级阶段蒙古学生汉语发音偏误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敏;对外汉语轻声词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瑞珊;东乡语元音声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畅;因地制宜汉语推广模式的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6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7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娟;基于语料库的关于汉语拼音/ou/、英语双元音/(?)/和中国学生中介语双元音/(?)/的语音对比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徐莹;适应不同学习者需求的对外汉语教材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吴振宇;个性特征的语音合成与模拟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茂灿;普通话语句的韵律结构和基频(F_0)高低线构建[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2 沈炯;汉语语调构造和语调类型[J];方言;1994年03期

3 王彦承;汉日语音对比与对日汉语语音教学[J];汉语学习;1990年06期

4 杨惠元;第二语言教学的新模式(实验设计)[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5 王韫佳;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6 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王骏;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字本位”方法的实验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胡伟湘,徐波,黄泰翼;汉语韵律边界的声学实验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2年01期

10 曹剑芬;基于语法信息的汉语韵律结构预测[J];中文信息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松英;;从语言习得看中介语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冯锐;;偏误研究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J];考试周刊;2008年27期

3 张瑞芳;;蒙古留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9期

4 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5 刘莉;;篇章语法衔接研究述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1期

6 曾红艳;;中介语与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07年11期

7 陈盈新;;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06期

8 马峗;;“是非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9 郑娟;;汉英中介语的介词偏误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杨阳;;留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戴光荣;;英汉语篇语音衔接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雅媚;;英汉语中被动语态表达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熊子瑜;韵律研究的前沿和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郭彦辰;和即仁:“我们完全是靠人力完成的调查任务”[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恩华;“V到+NP、V在+NP”的句法语义汉韩对比研究及其理论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杨洪建;哈萨克族学生汉语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韩大伟;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燕;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对话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柳;越南留学生范围副词“都”、“全”和“只”、“就”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陈光;汉语结果补语在印尼语中的表述形式及其对印尼学生习得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4 高山;“武汉普通话”语音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富平;汉印状语表述差异及对汉语习得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5年

6 吴娟娟;外国学生程度副词偏误分析与习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岑岑;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选择复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玉荣;韩国留学生汉语条件复句习得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月侠;泰国华校中小学生学习汉语并列连词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瑶;英汉被动句偏误的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9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