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和“屋”的区别
本文关键词:浅析“房”和“屋”的区别
【摘要】:"房"和"屋"在古代的意思和用法迥然有别,现在很多情况下"房"和"屋"却可替换使用,但二者依旧存在细微区别。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从词源本义、词语搭配、形象色彩等角度对二者的区别做进一步的探讨,从而避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因同义词的混用而产生的词语偏误。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房 屋 区别 偏误
【分类号】:H136.2
【正文快照】: 引言李绍林先生曾在1989年《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上发表《“房子”和“屋子”的区别》一文,文中对“房子”和“屋子”的区别做了简单阐述。王永刚先生在2012年《文学教育》第6期上发表《也谈“房子”和“屋子”的区别》对“房子”和“屋子”的区别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张博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振法;;同义词的类型及辨析新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蓓;;英汉互译中语义差异的致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房丽君;;英汉颜色词文化蕴涵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刘晖;简析中阿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阿拉伯世界;2003年03期
4 许先文;英汉数词文化意义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毛晨;;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韩新凤;英汉语名词复数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张晶;;从量词使用看英汉数量表达之异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刘芳;英语表达汉语特殊句式造成的学习困扰和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刘芳;翻译练习在英语教学当中的地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赵玉闪,谢婧;英汉语音系统的差异辨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常颖;汉、俄语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贾晴;基于数据库的汉韩对话语篇指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管春林;汉英否定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艳;英汉第三人称照应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朱羽颖;2010年汉英十大热词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静丽;包头地区方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及教学应对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慕蓉;从被动形式差异看英语被动句的汉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苗艳芬;中美领导人演讲词的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媛媛;汉语立法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英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慧;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9 王朝荷;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评注性副词[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颖;基于语料库的汉译英政治语篇限定性状语从句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启明;同义词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区别[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2 顾英华;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戴庆厦;论语言对比[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21期
5 邵灵琳;;留学生插入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6 申雪;;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双宾语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4期
7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8 曾广煜;;以卢旺达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发音偏误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杨端志;论词义与词的区别[J];文史哲;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菲露;;通假字的回归?——通假字与网络“新用字”的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洁;宋柔;;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倪俊霞;;浅析定型理论与先例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出现的逆序词现象研究[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一民;“工夫”跟“功夫”的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王一民;“窜改”跟“篡改”有什么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宋玉柱;“年青”与“年轻”[N];光明日报;2000年
4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地方”的两个读音意思有何区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威宁自治县迤那中学 刘世军;怎样区别借喻与借代[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坦”跟“袒” 用法有何区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莉;民族学生汉语简单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王玮;留学生若干篇章关联词语使用偏误的考察及有关的语义语用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卓娅·安尼瓦尔;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偏误调查分析及教学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邓秀芬;印尼棉兰华裔和非华裔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2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1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