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教学中“了”字教学的研究和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2 01:18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了”字教学的研究和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了”字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教学建议


【摘要】:“了”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多数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中都会单独用大块的时间去讲解关于“了”的用法。然而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了”的用法和其语法结构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了”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朱德熙先生曾经说过“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依靠汉语研究,否则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根本”。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于“了”作为助词(le)的本体进行概述,分析“了”在汉语语法结构当中充当的不同成分,以及外国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的偏误,并分析了可能导致偏误出现的一些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笔者又对助词“了”的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教学建议,希望能达到课堂有效知识输入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了”字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了”字的本体研究综述9-12
  • 第二章 “了”字的第二语言教学方向研究综述12-13
  • 第三章 了字出现的语法结构13-16
  • 第四章 外国学生在学习“了”字时的常见偏误16-21
  • 4.1 “了”与“着”、“过”使用混淆16-18
  • 4.1.1 助词“着”的用法16
  • 4.1.2 助词“过”的用法16
  • 4.1.3 病句示例:16-17
  • 4.1.4 “了”、“着”、“过”使用混淆的偏误分析17-18
  • 4.2 乱用“了”的情况18-21
  • 4.2.1 动词后面跟自然属性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做程度补语时,,不能用“了”18-19
  • 4.2.2 兼语句中 V1 后面不能跟“了”19
  • 4.2.3 “把”字句中,“把……一……”的结构不能用“了”。1219-20
  • 4.2.4 “是……的……”的结构中不能用“了”20
  • 4.2.5 乱用“了”的偏误分析20-21
  • 第五章 偏误形成原因21-23
  • 5.1 教材和教师的影响21
  • 5.2 学生自身因素21-22
  • 5.3 母语负迁移影响22-23
  • 第六章 助词“了”的教学建议23-26
  • 第七章 结语26-27
  • 参考文献27-29
  • 后记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房玉清;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汉语学习;1992年01期

2 谭春健;句尾“了”构成的句式、语义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3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4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4期

5 孙德坤;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2期

6 赵立江;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7 金立鑫;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8 周小兵;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775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75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