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形差异折射的文化差异
本文关键词:英汉语形差异折射的文化差异
【摘要】:通过对汉语汉字和英语单词结构的构成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基本要素构成方式的特点,有助于对语言的构成获得进一步认识,同时这种差异可以折射出中西方文化中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差异,了解和体会这种文化差异可以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工业大学;
【关键词】: 英汉语形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文化差异
【基金】: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1210)
【分类号】:H04;G04
【正文快照】: 文学、艺术、建筑、服饰等无一不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底蕴,语言也是一样。“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1]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语言为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月生;刘韵清;;试论汉字书法艺术的独特性[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2 肖彦;;从逻辑分析到存在实质的追问——语言哲学的研究路径[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3 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1期
4 钱伟;;浅析汉字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关系[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赵玲丽;;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精读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从The Green Banana一文谈起[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江秀丽;;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玲;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善梅;;语用知识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卞文;;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肖丽平;;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林莉;倪盛俭;;文化移情之于翻译[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陈静;;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韦世方;;从水书结构看汉字对水族文字之影响[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8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9 宋欧;;高职英语教育的本土文化意识[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娟;从语言学习到文化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区语言生态与语言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徐洁琳;人格对在沪美国旅居者和定居者跨文化适应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薛明珠;文化模拟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吉云苏;跨文化视角下讯息设计原理在政府网站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代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曙山;;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陈国质;中庸思想对汉字构形思维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江怡;;当代语言哲学研究:从语形到语义再到语用[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4 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5 刘艳茹;;索绪尔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6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7 江怡;;近十年英美语言哲学研究最新进展[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8 李洪儒;;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1)[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9 江怡;;如何从哲学的视角研究语言[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10 蔡曙山;;再论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意义——兼论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的发展[J];学术界;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和;;熟语的语形问题[J];中国语文;1996年04期
2 王维贤;;第三讲 自然语言的语形学[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9年02期
3 樊仕s,
本文编号:775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7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