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视域下汉哈委婉语研究及教学对策

发布时间:2017-09-05 01:12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视域下汉哈委婉语研究及教学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 哈萨克语 委婉语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以汉哈典型委婉语在死亡与殡葬、疾病与伤残、分泌与排泄、情爱与生育以及称呼五方面的对比入手,通过实例,发现汉哈委婉语同样大量运用隐喻机制、依托类似的女性社会文化、表达效果常常以正代反。与此同时,二者在"疾病"类、"死亡"类和"名讳"类委婉语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据此,提出了对教材修订的建议和对教学对策的思考,并建议主要从二者的差异性入手进行教学指导。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汉语 哈萨克语 委婉语 对外汉语教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指导教师王洪涌责任编辑陈千云对外汉语视域下汉哈委婉语研究及教学对策@马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以汉哈典型委婉语在死亡与殡葬、疾病与伤残、分泌与排泄、情爱与生育以及称呼五方面的对比入手,通过实例,发现汉哈委婉语同样大量运用隐喻机制、依托类似的女性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世勋;;汉哈禁忌语对比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梅一;汉语委婉语及委婉表达与对外汉语教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敏,潘明霞;莎剧中双关语的修辞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刘旺余;;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文体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赵振洲;;论双关的界定及其与语境的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甘翠华;;汉英成语修辞特点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周翔;;汉语合音词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乐金声;汉语仿词与英语类比构词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陈芙蓉;试论语境中的语义理解[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袁娅娅;李紫微;;公司章程的英语词汇修辞特征及其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张静;张萍;;大学英语整体语言教学下交际语境的应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陈文华;;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与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谭学纯;;辞格生成与理解:语义·语篇·结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邹琼;;移就的语言结构形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晓辉;;语义双关修辞解读中的隐喻思维与认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晓辉;;双关辞格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娜;王玲娟;;从巴蜀菜名的独特视角品析中国文化底蕴[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曾海清;现代汉语同语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康茹;热拉尔·热奈特修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薛婷婷;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黄生太;《红楼梦》拟声词及其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敬;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D];河北大学;2007年

2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文姣;“以水取譬”—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琳;基于隐喻的产品形态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洋;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华岩;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何翼;;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委婉语[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8期

3 程力,廖正刚;隐喻与委婉语[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胡胜高;论委婉语的构造方法及其语用功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高霞;;修辞中的文化与第二语言习得[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6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7 刘月娜;论委婉辞格的模糊性[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9 王永忠;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2期

10 林振岳;委婉语意的功能及表示方法浅析[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辉;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理据及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程宇;对外汉语委婉语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秀英,张云霞;由委婉语的应用看当代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章素平;也谈委婉语及其作用[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向荣;美英委婉语对比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曹瑜;;浅谈英语中的委婉语[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6 吴俊;;西方国家政治领域中的委婉语[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成宇;;思维与英语委婉语[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娟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军华;;委婉语的语言间接性研究[J];求索;2006年08期

10 么小双;;巧用委婉语[J];秘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晨光;;英美社会语言交际中的委婉语[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玉富;张晓云;;论Эвфемизм的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媒体人 何保胜;我们正在失去“语言遮羞布”?[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青苗;《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的特征[N];光明日报;2013年

3 苏报评论员 肖平;漠视规则的“小节”尴尬了谁?[N];苏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金凤;俄语委婉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琳;论委婉语的得体使用[D];郑州大学;2005年

3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尹云锋;礼貌原则下中英委婉语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姚秋林;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春艳;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秦爱琴;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李雪清;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云燕;委婉语语用剖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吴宏丽;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美国总统演说中的政治委婉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94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794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