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问题研究
【摘要】:现今,在世界政治格局变动及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其中粗放型经济占比较大,前有发达国家为先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到一定时期必须考虑经济转型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地发展。广东作为全国的经济强省,自上世纪起已开始领跑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社会经济转型,人才问题是关键。而当下的问题,是人才结构能否适应经济的转型。韶关学院是粤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作为一所新建地方院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代表性,其发展态势值得社会关注。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了解到在中央提出发展“应用型高校”后,关于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研究有了新的方向。国内学者针对转型问题的研究近两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的宏观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区域高等教育的研究、新建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内容研究。针对于区域或个案转型研究的关注点集中于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而着眼于转型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甚少。国外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对当地高等教育、地方本科办学、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办学等方面,有着十分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国外高校并未产生带有浓浓中国特色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并未走过转型这条路,没有相应的转型问题。因此笔者利用文献分析、多因素综合分析、个案分析等方法、比较研究,深入分析韶关学院,着眼区域范围,结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社会职能两个理论,首先对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现状分析,再对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初步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加快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对策建议,同时作为同类型院校转型及政府施政的参考。
【关键词】:韶关学院 应用型高校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8.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一、导论9-17
- (一)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9-12
- 1、选题依据9-11
- 2、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国内研究现状12-14
- 2、国外研究现状14-15
-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7
- 1、研究方法15-16
- 2、创新点16-17
-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17-21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17-19
- 1、普通高等教育17-18
- 2、地方普通本科学校18
- 3、应用型高校18-19
- (二) 相关理论概述19-21
- 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19
- 2、高校社会职能理论19-21
- 三、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现状分析21-33
- (一)、韶关学院基本情况21-25
- 1、韶关学院本科办学情况21-23
- 2、学院规模23-25
- (二)、韶关学院转型政策及转型实务25-33
- 1、韶关学院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因和发展情况25-27
- 2、韶关学院转型发展的主要形式27-33
- 四、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初步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3-38
- (一) 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初步成就33-34
- 1、本科教育方面33
- 2、“创新强校工程”情况33
- 3、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情况33-34
- 4、教学建设与改革情况34
- 5、“五位一体”应用型本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34
- (二) 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4-38
- 1、对“应用技术类型”的理解尚停留在表面34-35
- 2、转型主体动力不足35-36
- 3、产学研合作教育程度低36
- 4、院系/专业/课程设置难以转变36-37
- 5、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双师型人才37
- 6、科研水平较低37-38
- 五、韶关学院转型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8-43
- (一) 看不到“应用型”的重大作用38-39
- 1、社会理解及认可度低、文化差异大38
- 2、学校对社会现状与历史使命认知不充分38-39
- 3、学校对“应用型”尚处观望状态39
- (二) 转型主体动力不足的三个原因39-41
- 1、中央政策落地困难,地方政府执行阻力大39-40
- 2、高校基础较差,突破自身办学惯性难度大40
- 3、高校对接企业机制不成熟,企业合作动力不足40-41
- (三) 促成产学研合作的压力小,导致协同教育程度低41
- (四) 学术委员会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核心课程设置转变困难41
- (五) 政府平台建设滞后,教师培养与发展传统路径依赖程度高41-42
- (六) 研究型科研占主流地位,应用型科研推动高校发展作用小42-43
- 六、加快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对策建议43-60
- (一) 国内外经验借鉴43-56
- 1、德国“应用型高校”发展经验的借鉴43-45
- 2、美国“高等技术教育”发展经验的借鉴45-46
- 3、广东省其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经验46-56
- (二) 精准理解转型意图,动态提升韶关学院转型适应性56-57
-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各界积极思辨56
- 2、以动态的眼光看待高校的发展56
- 3、从高校核心领层出发,推进应用型办学理念深入人心56-57
- (三) 以政府主导促高校战略转型,携手校企价值同步57-58
- 1、政府主导资源投入、开放政策、整合资源进行协同发展57
- 2、高校以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战略转型57-58
- 3、企业经济价值与高校教育价值同步58
- (四) 打通校内对接企业的体制,加强校内制度化建设58
- (五) 从专业设置、课程规划着手逐步树立韶关学院应用型教学课程体系58-59
- (六) 调整韶关学院师资结构,引进双师型人才59
- (七) 强化应用型科研认识,推动韶关学院应用科研的发展59-60
- 结语60-61
- 注释61-63
- 参考文献63-68
- 附录1: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情况访问问卷68-69
- 附录2:广东省其它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情况访问问卷69-70
- 附录3:韶关学院及广东省其它新建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调查问卷70-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玲;;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0年11期
2 郑永进;;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单青;沈文嘉;;浅谈应用型高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张泽一;王树兰;;构建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Z1期
5 范君晖;;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J];高教论坛;2012年09期
6 范文超;;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出现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J];现代交际;2013年07期
7 李蓉晖;张玉凤;;大学生创业指导课在应用型高校中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24期
8 朱云仙,郑世良;对技术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的认识与构想[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赵金昭;张少文;吴相锋;;应用型高校核心能力建设“三元互动”理论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杨锐;;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晓东;赵锴;;应用型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探讨[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孟菊娅;;应用型高校学报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俞路石;安徽29所应用型高校“结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陈程;建一流特色应用型高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N];哈尔滨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叶辉;应用型高校的生命线[N];光明日报;2003年
4 熊焱生 钱月航;常工院要建成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高校[N];常州日报;2008年
5 夏俊邋陆一波;三区联动培养创新技能人才[N];解放日报;2008年
6 记者 俞路石;安徽应用型高校试行三学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德州学院党委书记 任运河;应用型高校融入地方下好“三步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李顺利;建设技术应用型高校[N];中国纺织报;2006年
9 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汪元宏;应用型高校的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圆妹;基于“五进”活动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玉洁;韶关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章大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1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1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