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正能量”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起来,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也帮助着越来越多的人。“正能量”能得到广泛传播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人们需要携手并进、相互扶持,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性使然,性本善。“正能量”已从最初的力学上的概念衍生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主动为他人奉献的行为素养,一方面做到“独善其身”,另一方面要“乐善好施”,这些品德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因此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作“正能量”的布道者,也要作“正能量”的实践者感染更多的人,创建和谐温馨的社会。因此,本文通过对“正能量”的深入研究,从内涵、概念和现状,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正能量”问题,研究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正能量”的途径,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能量”的应用和对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笔者阅读大量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介绍了“正能量”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概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正能量”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同时笔者介绍了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以及提出的创新点。其次,笔者给出了“正能量”的具体概念,以及目前衍生出的内涵。并且指出“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再次,理论结合实际,笔者通过问卷的调查分析,来总结出大学生“正能量”在的传播现状,将这些现状与青少年身上具有的特质相结合,指出当下的负能量现象和“正能量”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以及原因的分析。最后,笔者从当下负能量现象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将“正能量”结合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点,通过改善社会风气,转变学校教育理念,父母以身作则,塑造个人魅力等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大学生对“正能量”的认识和自身的素养。
【关键词】:“正能量”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创新点及本文结构14-16
- 1.4.1 创新点14-15
- 1.4.2 本文结构15-16
- 2.“正能量”概念界定及作用16-21
- 2.1“正能量”的概念界定16-19
- 2.1.1“正能量”的概述16-17
- 2.1.2“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17-19
- 2.2“正能量”的弘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19-21
- 2.2.1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提供保证19
- 2.2.2 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实现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9
- 2.2.3 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途径19-21
- 3.“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现状分析21-28
- 3.1“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现状21-24
- 3.1.1 调查的基本内容21-22
- 3.1.2 大学生“正能量”传播的强化现状22-23
- 3.1.3 大学生“正能量”传播的弱化现状23-24
- 3.2“正能量”传播弱化的原因分析24-28
- 3.2.1 社会因素的影响25
- 3.2.2 学校因素的影响25-26
- 3.2.3 家庭因素的影响26
- 3.2.4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26-28
- 4.“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28-38
- 4.1“正能量”的事迹28-31
- 4.1.1 孝感天动地,,传递“正能量”28-30
- 4.1.2 扶起摔倒老人,满满的“正能量”30-31
- 4.2“正能量”事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31-32
- 4.2.1“正能量”事迹带来的榜样力量31-32
- 4.2.2 阻碍“正能量”发展的因素32
- 4.3“正能量”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32-35
- 4.3.1 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生命教育32-33
- 4.3.2 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感恩教育33-34
- 4.3.3 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责任感教育34-35
- 4.4“正能量”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35-38
- 4.4.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正能量”意识35
- 4.4.2 转变学校教育理念,强化“正能量”教育35-36
- 4.4.3 父母言传身教,“正能量”教育从小抓起36-37
- 4.4.4 塑造个人的人格魅力,自觉践行与弘扬“正能量”37-38
- 5.结论与展望38-40
- 附录40-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永征;代雅静;;融合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式嬗变——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例的分析[J];新闻界;2015年18期
2 袁婷婷;;“正能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探究[J];学理论;2015年13期
3 韩飞;;思政课教师应“正能量”地理解反思性教学[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陈媛;;“正能量”式教学与当代大学生思想素养的培育[J];黑河学刊;2014年08期
5 吴倩妮;王芳;;浅析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正能量”[J];黑河学刊;2014年05期
6 朱菁;蔡海锋;张菱兰;;假作真时真亦假——彭宇案真相探析[J];河北法学;2014年05期
7 席建花;;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民族精神培养路径浅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08期
8 陶杰文;;论廉颇的自我批评精神[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王继华;;正能量的文化价值[J];教育文化论坛;2013年05期
10 施计彬;廖锌超;;正能量影响下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1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N];人民日报;2011年
2 田杨静;;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常青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渗透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彭俊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丽珍;“人道”与“孝道”-儒家核心伦理的省察[D];南开大学;2014年
6 田杰英;《礼运》社会理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王文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创新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徐刚;综合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10 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崧韬;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2 翟瑞;最美孝心少年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3 王钟吟;“正能量”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山东大学;2014年
5 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宇辉;武汉三镇山水及历史建筑特色景观审美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昌芳;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69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6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