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教育呈现大众化发展趋势,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目前已达到两千五百多万,已成为中国当前规模庞大的重要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的群体,肩负着传播与引领社会文明的神圣职责,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公德素养,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目标有着深远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社会公德及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归纳,继而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行为的认识与关注,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本论文基本结构与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核心概念主要包括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外延、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大学生社会公德与失范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第二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调查分析。包括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总体现状和影响因素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主要失范现象的调查与分析。第三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剖析,提出相应对策,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自我教育为关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优化社会环境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失范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8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1-13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3-18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18-20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研究方法18
- 1.3.3 创新点18-20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0-26
- 2.1 社会公德的内涵20-22
- 2.1.1 社会公德的涵义20
- 2.1.2 社会公德的发生领域20-21
- 2.1.3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21-22
- 2.1.4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22
- 2.2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内涵22-23
- 2.2.1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涵义22
- 2.2.2 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涵义22-23
- 2.3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23-26
- 2.3.1 马克思、恩格斯公德思想23
- 2.3.2 列宁、斯大林公德思想23-24
-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德观24-26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调查分析26-38
-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26-27
- 3.1.1 问卷设计与实施26
- 3.1.2 数据统计方法26
- 3.1.3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26-27
- 3.2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总体现状调查分析27-31
- 3.2.1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总体现状调查分析27-29
- 3.2.2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29-31
- 3.3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调查分析31-38
- 3.3.1 文明礼貌素养欠缺32-33
- 3.3.2 助人为乐观念淡化33-34
- 3.3.3 爱护公物意识较弱34
- 3.3.4 保护环境意识不强34-36
- 3.3.5 遵纪守法意识较低36-38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38-46
- 4.1 自身因素38-40
- 4.1.1 价值观偏离38
- 4.1.2 法治意识淡薄38-39
- 4.1.3 自律能力较差39-40
- 4.2 家庭因素40-41
- 4.2.1 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40
- 4.2.2 家长行为缺乏积极引导40-41
- 4.3 学校因素41-43
- 4.3.1 公德课程教育实效性不强41-42
- 4.3.2 公德行为监督机制不完善42
- 4.3.3 教师公德行为示范性不够42-43
- 4.3.4 校园公德文化建设不足43
- 4.4 社会因素43-45
- 4.4.1 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43-44
- 4.4.2 网络空间虚拟性的影响44-45
- 4.5 历史因素45-46
- 4.5.1 重私德轻公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影响45
- 4.5.2 重“人治”轻“法治”的历史传统影响45-46
- 第5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应对措施46-55
- 5.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道德修养46-48
- 5.1.1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46
- 5.1.2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6-47
- 5.1.3 加强中国优良传统道德教育47
- 5.1.4 加强法治观教育47-48
- 5.2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履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职责48-50
- 5.2.1 增强社会公德教育课程实效性48-49
- 5.2.2 建立科学的公德行为监督机制49
- 5.2.3 提高教师公德行为示范作用49-50
- 5.2.4 加强校园公德文化建设50
- 5.3 以自我教育为关键,提高社会公德自律能力50-52
- 5.3.1 合理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50-51
- 5.3.2 适时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51
- 5.3.3 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与自我完善51-52
- 5.4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52-53
- 5.4.1 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重视子女全面发展52
- 5.4.2 家长要身先垂范,做子女的道德楷模52-53
- 5.5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优化社会公德环境53-55
- 5.5.1 加强社会公德法制化建设,优化社会环境53
- 5.5.2 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优化网络环境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2
- 在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长春;适应与超越——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0年04期
2 李卫东;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沈跃瑛;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4 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J];理论前沿;2000年19期
5 袁敬伟;以发展为主题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7期
6 郭宁生;关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张利先,刘静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及施教对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祝春梅;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J];绥化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谭先锋;坚持用“三个代表”思想 指导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云梦学刊;2001年05期
10 许疆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指针[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谢巧生;;大学生群体中理想信念“沙化”现象探析[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颖;;让大学生远离邪教[A];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防范抵御邪教 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反邪教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5 刘殿臣;;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6 马静;刘玉标;;反思与建构: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探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7 靳久良;须卫;焦凤松;;大学生自杀的预警及危机干预机制研究[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程文忠;;论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对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9 王强;;道德信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基础[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10 姚志军;周红松;;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的思考——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例[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宜中;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13年
2 河北大学 段艳丽;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3年
3 韩震;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4 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刘志坚;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5 韩振峰;警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N];河北日报;2003年
6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刘贝贝 林建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四个原则[N];光明日报;2014年
7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宫建伟;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王海丰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N];朔州日报;2007年
9 宁波大学 邓建平;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法[N];光明日报;2012年
10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杨江帆;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N];福建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卫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于冰;后危机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灵伦;日常生活理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6 谷力群;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3年
7 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9 吴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与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君航;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2 李心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艳丽;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D];西南大学;2006年
4 邵红;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杜菊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雪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邹小燕;“80、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妹;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姚晓波;现阶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佳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01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0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