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知识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个体知识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问题,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期完善师范院校开展的教师教育课程,特别重视对其实施过程的改善,以此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自身素养,从而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专业化教师。知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知识问题直接构成课程问题的基础。传统教育研究秉持着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认为知识带有着客观、普世、价值无涉的特点,但随着教师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观点遭到研究者的批判。因此,与之相对的个体知识便逐渐成为研究者所研究的热点,也为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个体知识为切入点,通过对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揭示、问题背后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启发性建议。本研究采取质化研究的策略,运用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数据,拟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揭示出现阶段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基于上述存在问题,探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3.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切实可行的相关启发性建议。通过对浙江某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的探究发现,现阶段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的总体状况较为理想,但存在着课程内容过于封闭且理论性强,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课程评价为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教育实践环节指导有待于加强等问题。透过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为传统培养理念忽视学生个体意义,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缺乏创生取向,课程知识蕴含的个体意义被忽视,师范生缺少建构知识意识与能力。基于对个体知识的理论探讨和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和策略。第一,教师教育课程观的转向——形成基于师范生兴趣与经验的创生课程,包括:形成开放的、生成的、过程的课程观;建立基于师范生兴趣与需求的课程观;转向以师范生经验世界为主的课程观;采取基于表现进行课程评价的课程观。第二,教师教育教学观的转向——提升师范生个体知识建构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创设情境,推动个体知识的创生;提供支架,促使个体知识的建构;合作对话,增进个体知识的共享;批判反思,促进个体知识的优化。第三,教师教育实践观的转向——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程实践体系,包括:在时间安排上,形成实践课程贯穿于全程的实践观;在内容设置上,倡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观;在实践指导上,建构大中小学实践共同体的实践观。
【关键词】:个体知识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实施 教师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5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一) 研究缘由9-11
- 1. 国家高度关注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问题9
- 2. 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不理想9-10
- 3. 个体知识为课程实施研究提供新思路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3
- 1. 理论意义11
- 2. 实践意义11-13
- 一、文献综述13-30
- (一) 关于个体知识的研究综述13-21
- 1. 个体知识的研究缘起13-14
- 2. 个体知识的特征分析14-15
- 3. 个体知识的影响因素15-18
- 4. 个体知识的发展机制18-20
- 5. 个体知识习得的理论基础20-21
- (二)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研究综述21-23
- (三) 个体知识视域下课程实施研究综述23-30
- 1. 个体知识视域下课程观的转变23-25
- 2. 个体知识视域下教学观的转变25-27
- 3. 个体知识视域下实践观的转变27-30
- 二、研究设计30-36
- (一) 核心概念界定30-31
- 1. 个体知识30
- 2. 教师教育课程30-31
- 3. 课程实施31
- (二) 研究对象31-32
- (三) 研究内容32
- (四) 研究目的32-33
- (五) 研究方法33-34
- 1. 文献分析法33
- 2. 调查研究法33-34
- (六) 技术路线34-36
- 三、个体知识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问题36-45
- (一) 课程内容过于封闭且理论性强36-38
- 1. 课程内容缺少更新36-37
- 2. 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主37
- 3. 脱离师范生的生活世界37
- 4. 缺少对直接经验的体验37-38
- (二) 教学方法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38-40
- 1. 向师范生灌输知识39
- 2. 教师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39-40
- 3. 缺少反思机会和有效指导40
- (三) 课程评价为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40-42
- 1. 评价内容较为狭窄40-41
- 2. 量化评价占据主导41-42
- 3. 自我评价效果不佳42
- (四) 教育实践环节指导有待于加强42-45
- 1. 师范生易被环境同化43
- 2. 实践同伴间交流效果不佳43-44
- 3. 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44-45
- 四、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困境的归因45-49
- (一) 传统培养理念忽视学生个体意义45-46
- (二) 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缺乏创生取向46
- (三) 课程知识蕴含的个体意义被忽视46-47
- (四) 师范生缺少建构知识意识与能力47-49
- 五、对策与建议49-59
- (一) 课程观的转向:形成基于师范生兴趣与经验的创生课程49-52
- 1. 形成开放的、生成的、过程的课程观49-50
- 2. 建立基于师范生兴趣与需求的课程观50
- 3. 转向以师范生经验世界为主的课程观50-51
- 4. 采取基于表现进行课程评价的课程观51-52
- (二) 教学观的转向:提升师范生个体知识建构的意识和能力52-56
- 1. 创设情境,推动个体知识的创生52-53
- 2. 提供支架,促使个体知识的建构53
- 3. 合作对话,增进个体知识的共享53-55
- 4. 批判反思,促进个体知识的优化55-56
- (三) 实践观的转向: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程实践体系56-59
- 1. 在时间安排上,形成实践课程贯穿于全程的实践观56-57
- 2. 在内容设置上,倡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观57-58
- 3. 在实践指导上,建构大中小学实践共同体的实践观58-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一:浙江某大学(2014下)教师教育课程开课计划66-68
- 附录二:调研资料收集汇总表68-70
- 附录三:访谈提纲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
- 致谢7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利民;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培养新世纪一流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19期
2 马晓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强;;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J];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06期
4 连翠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5 聂志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的重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振隆;谌启标;;美国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计划评选及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2期
7 陈菊;;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年03期
8 王安平;刁永锋;李勇;;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西华师范大学“平台+模块”课程模式探索[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0期
9 郑东辉;;试论教师教育课程模式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10 刘洁;;论教师教育课程整合保障体系的构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改革教师教育模式 培养专业化教师教育人才[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2 ;从平凡到卓越——努力做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培训[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滢;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记者 符德新;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享[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王建磐;教师教育呼唤开放式[N];文汇报;2005年
4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吴良仁;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李茂;“速成教师”成功的秘密[N];中国教师报;2008年
6 记者 赵小雅;第二届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成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明华邋花懿隽;美国的教师教育缺了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杜悦;了解教师新需求 践行师培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康丽;让更多好教师脱颖而出[N];中国教师报;2013年
10 陈德喜;培养人民满意的教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娜达莎(Tyuryukhanova Natalia);中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立国;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谢赛;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z巡,
本文编号:1104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0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