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6:02

  本文关键词: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生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路径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我国大学生能广泛地运用网络和新媒介,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形式在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介时发生了改变。互联网具有瞬时性,它使时空压缩,任何信息经过数字化都能瞬时的从发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终端设备上。新媒介具有便捷性,它们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广大群众能轻松地掌握发生在世界另一端的情况。转型期,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社会舆论活跃,社会舆论经过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工具能迅速地向网民传播。我国大学生通过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介能迅速掌握网络舆论信息,甚至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网络舆论制造与传播。网络舆论经过网络舆论主体、环境、载体和法律规范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网络舆论生态的形成。网络舆论生态有自身的内涵、形成过程、特点、以及构成要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有新能量新要素的注入的情况下不断演变发展的。网络舆论生态由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环境、网络舆论载体和网络舆论法律规范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每一个要素的能量变化,都会使网络舆论生态失去平衡而变化多端,而失衡的网络舆论生态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境。破除网络舆论生态造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就应该使网络舆论生态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而实现平衡。如何实现网络舆论生态构成要素之间的制衡,则要合理、科学地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在当代,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一,也是深受网络舆论生态的影响的群体之一。网络舆论生态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交往形式,它既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又因为大学生的参与而难以预测,因此,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无疑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在这种意义上,网络舆论生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网络舆论生态虽然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突破口和新的阵地,改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认知方式以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境。因此,在网络舆论生态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来应对网络舆论生态造成的困境,是在网络信息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现实且富有意义的课题。在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需要阐明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生态的内涵、形成、特点、构成要素及其演变;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则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原则;需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环境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维度进行考虑。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网络舆论生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的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概述了网络舆论生态的内涵、形成、特点、构成要素及其演变过程,了解了网络舆论生态的基本形态;第三部分论述网络舆论生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四部分研究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困境。如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面临的问题,弱化了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话语权,冲击了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感以及人际关系,挑战了教育环境等;第五部分探寻破除网络舆论生态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路径,应依据马克思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和话语权理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针对性原则、动态发展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并认为路径应从理念、内容、方法、环境和队伍建设等五个维度去开展。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丰富教育内容,优化和推进教育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能破除网络舆论生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困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生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困境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7
  • (一) 研究缘起11-12
  • (二) 研究意义12
  • 1. 理论价值12
  • 2. 现实意义12
  • (三) 研究现状12-15
  • 1. 国外研究状况13
  • 2. 国内研究状况13-15
  • (1) 舆论及网络舆论研究13-14
  • (2) 高校网络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14-15
  •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16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15
  • 2. 研究方法15-16
  • (五) 研究重点和难点16
  • (六) 创新之处与不足16-17
  • 一、网络舆论生态的概述17-23
  • (一) 网络舆论生态的内涵17-18
  • 1. 舆论和网络舆论的概念17-18
  • (1) 舆论17
  • (2) 网络舆论17-18
  • 2. 网络舆论生态的概念18
  • (二) 网络舆论生态的形成、特点及其构成要素18-21
  • 1. 网络舆论生态的形成18
  • 2. 网络舆论生态的特点18-20
  • (1) 多元性与单一性19
  • (2) 动态性与稳定性19
  • (3) 虚拟性与真实性19-20
  • 3. 网络舆论生态的构成要素20-21
  • (1) 网络舆论主体20
  • (2) 网络舆论环境20
  • (3) 网络舆论载体20
  • (4) 网络舆论法律规范20-21
  • (三) 网络舆论生态的演变21-23
  • 1. “沉默的螺旋”21
  • 2. “网络舆论波”21-22
  • 3. “蝴蝶效应”22-23
  • 二、网络舆论生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23-26
  • (一) 网络舆论生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导23-24
  • 1. 网络舆论主体方面23
  • 2. 网络舆论环境方面23-24
  • 3. 网络舆论载体方面24
  • 4. 网络法律规范方面24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舆论生态的良性发展24-26
  • 三、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26-35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面临的问题26-28
  • 1. 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26-27
  • 2. 受教育者接受效果与教育目标错位27
  • 3. 教育者主体性被受教育者主体性冲击27-28
  • 4. 教育方法陈旧28
  • (二) 网络舆论主体面临的问题28-32
  • 1. 教育者话语权弱化29
  • 2. 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不高29
  • 3. 网络舆论领袖的话语权强化29-30
  • 4. 大学生群体受到网络舆论的冲击30-32
  • (1) 大学生道德感弱化30-31
  • (2) 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31-32
  • (3) 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32
  • (三) 网络舆论环境带来的挑战32-33
  • 1. 来自社会网络舆论环境的挑战32
  • 2. 来自大学生校园网络舆论的挑战32-33
  • (四) 网络舆论载体单一33
  • (五) 网络舆论法律法规欠完善33-35
  • 四、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35-47
  • (一)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现的依据和原则35-39
  • 1.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现的理论依据35-37
  • (1) 马克思交往理论35-36
  • (2) 马克思主体性理论36
  • (3) 话语权理论36-37
  • 2.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现的原则37-39
  • (1) 实事求是原则37-38
  • (2) 针对性原则38
  • (3) 动态发展原则38
  • (4) 以人为本原则38-39
  • (二)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39-47
  • 1.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39-40
  • (1) 树立主体平等理念39
  • (2) 树立包容理念39-40
  • (3) 树立合力理念40
  • 2.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0-42
  • (1) 网络舆论法制教育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40-41
  • (2) 加强传统美德与网络道德教育41
  • (3) 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41-42
  • (4) 加强网络舆论心理教育42
  • 3.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42-44
  • (1) 教育者主动对话42-43
  • (2) 以疏导网络舆论为主43
  • (3) 设置网络舆论议题43
  • (4) 创新网络舆论载体43-44
  • 4.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环境44-45
  • (1) 加强网络舆论立法和执法,优化社会网络舆论环境44
  • (2) 完善高校校园网络制度建设,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44
  • (3) 运用相关技术,加强校园网络舆论技术监管44-45
  • 5.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45-47
  • (1) 建立校园网络舆论信息观察队45
  • (2)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45-46
  • (3) 培养高校专属网络舆论领袖,增强话语权46-47
  • 结语47-48
  • 注释48-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卢娟;;微博传播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影响与塑造[J];陇东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报纸的背影里不仅仅是感伤——互联网空间里的舆论生态[J];社会观察;2010年10期

3 高德毅;;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4 上官本寂;;另一种反愤青的话语[J];同舟共进;2009年10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艺;张培;;“和谐”的隐患:转型期中国社会公众二元分野下的舆论生态问题[A];新闻学论集(第19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志红;如何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N];人民法院报;2014年

2 吴越仁;网络围观下的舆论生态[N];光明日报;2011年

3 蓉轩理 执笔 成都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N];成都日报;2014年

4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构建良好的科技网络舆论生态环境[N];成都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郑少忠 整理;新闻宣传如何适应复杂舆论生态[N];人民日报;2011年

6 王官;积极把握新的舆论生态[N];解放军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增强公信力 激扬正能量[N];经济日报;2013年

8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教授 王传宝;营造健康文明理性的网络舆论生态[N];解放军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郑莹莹;达成“成都共识” 弘扬网络空间的正能量[N];成都日报;2013年

10 王晓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追求真相的愿望”[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温泉;微时代舆论生态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2 潘海宁;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杨璐;网络舆论的勃兴与科学舆论生态的建构[D];暨南大学;2007年

4 施敏;微博对中国舆论生态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贾丽云;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山西大学;2011年

6 杜萍;我国网络舆论生态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熊宁;“复杂中国”语境下的舆论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施蔚;对微博在公共舆论生态中的“外部张力”和“内部拉力”的考察[D];浙江大学;2012年

9 韩凯丽;网络舆论生态视阈下的高校网络秩序构建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3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13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