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社会的精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所以不令人满意,除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的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中,或者在工作中运用得不够好。“以人为本”先进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只有大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互动、大胆探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效果才能随之水涨船高,令人满意。本文从“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角度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研究了“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内容,并探究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时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原则论述了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新策略问题及采取何种措施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环境,提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一)国外研究现状9-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12-13
- (一)研究重点12-13
- (二)研究方法13
- 四、创新之处13-14
-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及重要意义14-22
-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14-15
-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15-18
- 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理论15-16
- (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内涵15-16
- (二)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特点16
- 二、西方先进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传统16-17
- 三、中国教育思想中的人本精神17-18
- 第三节 “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18-21
-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素质19-20
- 二、“以人为本”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20
- 三、“以人为本”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长意识20-21
- 本章小结21-22
-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22-37
- 第一节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22-26
- 一、更新教学理念22-24
- 二、优化教学原则24
- 三、改进教学方法24-25
- 四、完善教学过程25-26
- 五、强化教学评价26
- 第二节 在大学生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26-28
- 一、前期制度教育26-27
- 二、中期养成教育27
- 三、后期竞争教育27-28
- 第三节 在解决大学生现实问题中贯彻“以人为本”28-31
- 一、大学生思想偏差的具体表现28-29
- (一)个人理想偏离28
- (二)世界观人生观扭曲28-29
- (三)生活浮华贪图享受29
- (四)沉迷网络玩物丧志29
- 二、解决大学生现实问题的有效策略29-31
- (一)针对理想偏移问题进行目标教育29-30
- (二)针对世界观扭曲进行认知教育30-31
- (三)针对享乐主义进行艰苦奋斗教育31
- (四)针对网络的双面性进行引导教育31
- 第四节 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环境31-36
-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2-34
- (一)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2-33
-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构洁净的网上精神家园33-34
- 二、增加人本教育课程的设置34-36
- (一)打破传统的人本教育模式,增加经典导读课程34-35
- (二)利用课程中的人本因素,营造教育教学的人本氛围35-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径创新37-46
- 第一节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37-40
- 一、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创新37-38
- 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创新38-40
- 三、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40
- 第二节 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实践模式40-44
- 一、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41-42
- 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维评价体系42-43
-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43-44
- 本章小结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4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1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