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趋向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经过五千年历史的冲刷与洗礼,逐渐积累并沉淀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文化根基和人文历史发展的精神命脉。特别是从春秋战国以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趋向主要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理论和精神命脉不仅对现代国家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其“仁爱”精神、“义礼”原则和“德治”思想等价值趋向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价值指导,具有很大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理想、爱国主义与社会道德建设于一体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它的生成与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和凝练下来的核心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价值来源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历史时期所逐渐形成的理论和价值,如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文章共分为四章展开论述,前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文章研究价值对于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内涵、发展历程做了归纳,给予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新的内涵和现代解读,并在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的传承和借鉴上提出方法和原则。论述优秀传统文化在时间上为什么以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文化思想内容为什么以儒家文化思想为主要思想的原因,梳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提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趋向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方面具有积极引导作用的精神内涵,并随着时代的演进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点、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并在当代为国家治理、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提供目标、导向和准则。第三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进行阐述,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历史依据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之间的理论渊源,即优秀传统文化以“德治”为核心的国家理想、以“义礼”为纲纪的社会制度、以“仁爱”为准则的价值目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文化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价值导向,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进行了理论升华和实践创新。两者之间理论逻辑关系的研究,为第四章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结合大学生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及大学生心理特点认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培养“以义为上”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和“天人合一”的中和思想。即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传承的视角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提出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营造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厘清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联系,利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汇聚新一代建设者力量,推动大学生深刻认同和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可人;;科学发展观下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宏海;石斌;徐艳;;历史视阈中传统文化价值和媒体价值的转换与融合[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符姗姗;李晓春;;吴地乐舞传统文化价值探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刘飞;;论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5 陈国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浅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郑小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刘怀东;;发掘传统文化价值意蕴 巩固党团共建发展模式[J];时代教育;2014年02期
8 芦继庆;艺术的神化与异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周慧玲,杨年丰;传统文化价值在电视广告中的渗透与表现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10 张丽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与品格的体悟[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承贵;;国学:百年中国梦[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2 栾玉树;;重庆商业老字号的历史、现状及其开发对策[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实习记者 陈昆;保护文化遗产与社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任重 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研究员;能否让清明祭扫成为国家礼仪[N];中国社会报;2012年
3 于丹 知名文化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诚信是安身立命最基本起点[N];经济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李永杰;文化产品应学会讲自己的故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组织委员会主任 王荣华;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N];文汇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日娜;现代转型与文化抉择[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刘芳;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趋向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0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20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