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骗_《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01年
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研究
吴绍芬
【摘要】: 高等教育区域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转轨必将成为我 国高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分析高等教育区域化的背景入手,进行了 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理论探讨,并针对其阻滞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本论文主要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高等教育区域化的背景分析”: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从国际 背景来看,,高等教育区域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从国内背景来看, 高等教育区域化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外推作用以及高教管 理体制改革的内驱力。 第二部分为“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理论探讨”。包括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功 能取向。作者不仅具体地阐释了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内涵,而且对相关概念作了 具体、准确地辨析,包括高等教育区域化与高等教育地方化、高等教育社会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四组概念。其理论基础来自于四个理论:外 部规律论、职能拓展论、协调发展论、统筹优化论。其功能取向主要在于整体 适应功能、区域协调功能、系统优化功能。 第三部分剖析了高等教育区域化的阻滞因素。国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体制和法制制约。区域系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筹力度和统筹机制。 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服务方向不明、角色定位不当。 第四部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以逐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 目标为导向,从国家、区域系统、高等教育自身三方面来克服存在的问题和缺 陷。从国家方面来看,重点在于改革体制和完善法制;从区域系统来看,应加 强高等教育统筹力度和健全统筹机制;从高等教育自身来看,服务方向明确、 高校合理定位都很必要。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其一,概念较为明确。过去有不少人将高 等教育区域化与高等教育地方化、社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化等同起来。 作者从两个角度给予了阐释。它是什么?即基本内涵的界定。它不是什么?即 相关概念的辨析。其二,提出的问题和对策具有系统性。本文主要立足横向视 角,从区域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要素作为切入点,分国家、区域系统、高等教 育自身三个方面论述,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G64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自团;;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2 刘志鹏;徐畅;;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区域化解读——以山东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魏征;;关于高校就业工作“区域化、网络化”管理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4 王跃峰;刘香君;;区域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之我见——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胡蓉;;客家民居聚落环境意义之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麻来军;;构建中职课改“区域化”实践模式之探微[J];江苏教育;2011年Z3期
7 梁妍慧;;区域化党建与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01期
8 谌飞龙;叶清;;地市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9 散国伟;谢扬;;基于区域化常规教学直播课堂的部署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10 周少东;左广成;李莉;;第八讲 世界制度化协调机制的创立与演变[J];高中生学习(高三版);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万雄;;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中国经济国际化、一体化[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新;于驹;;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化的浅谈[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第11次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潘国城;;入世、全球化、区域化与城市发展:香港的体验[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Hossein Hossenni;;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许涛;王晓丽;周继红;王学群;王杰宁;;区域化创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效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7 冯湘棣;;病案首页网络区域化管理[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王正朝;王沼智;石放雄;;第二信使cAMP信号通路区域化对哺乳动物卵巢功能的调控[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陆明远;;经济新区中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秋屏;李艳敏;;区域化模式在五常法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忠荣;[N];武威日报;2009年
2 张金鹏;[N];通辽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妮;[N];沈阳日报;2010年
4 魏晨 本报记者 廖姝;[N];绵阳日报;2011年
5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Jeffrey D. Sachs 编译 严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徐兆辉 本报记者 葛永坤;[N];绵阳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顾霄扬;[N];浙江日报;2011年
8 阴群;[N];学习时报;2011年
9 记者 孙钥;[N];杭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钟海珍;[N];组织人事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2 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孙希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范洪颖;东亚大趋势——经济区域主义[D];辽宁大学;2006年
6 李红霞;无径流资料流域的水文预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黄德林;中国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及动物疫病损失特征和补贴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周阳敏;博弈周期理论: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与非协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新彬;转型期中国金融制度区域化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蔡宏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绍芬;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军;区域化,全球化的起点还是终点[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张卫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舒红群;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芳;改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建国;国外李品种引进筛选及区域化栽培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邹平辉;论城市电视台的区域化发展战略[D];湘潭大学;2007年
8 赵晓峰;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9 江志国;宁夏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世良;都市门户网站的广告经营[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2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