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作为培养师资的专门教育,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本论文选取中国教育史上首倡师范教育的梁启超与德国师范教育的奠基者——第斯多惠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二者的师范教育思想进行考察、比较与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其人其事其思;第二部分,对二者之师范教育思想进行系统地比较;第三部分,在前文阐述的基础上,对二者师范教育思想产生异同的缘由进行多因素地探究与分析;第四部分,通过揭示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在推动近代中德教育发展变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当今中国师范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认为,梁启超与第斯多惠的师范教育思想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二者的共性主要有:都重视师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都倡导师范教育应符合国家和民族的需要;都倡导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都持有教师在知识和德行方面的自我教育观。而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的差异之处在于:其一,主要思想来源有异——日化西思中的择选与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发展;其二,改革对象有别——灌输式“物的教育”与信仰式奴化教育;其三,教育目的观不尽相同——自信的“特色之国民”与博爱的“全人类教育”;其四,师范教育思想影响有异——中国师范教育理论奠基者与具有世界影响的教师的教师。二者的师范教育思想整体呈现出异同杂糅的特点,我们必须辩证、全面地分析与看待。除了对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进行异同比较时已经分析到的政治、经济、文化、个人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本文对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异同之缘由还辟专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即:中德两国资产阶级都具有软弱性、中德两国教育世俗化进程有别、中德两国现代民族思想之形成有异。本研究认为,通过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的比较,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要正视职前教育实践在准教师培养中的角色定位;其次,重视师范生反思性能力的培养;再次,要重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和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香兰;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3年09期
2 袁潇;;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李金莲;;第斯多惠的教师培养观及其现实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4期
4 姜文闵;第斯多惠教育思想浅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5 李文奎;;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朱国仁;;第斯多惠的教学论思想[J];教育评论;1986年03期
7 朱国仁;试论第斯多惠发展智力的观点[J];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02期
8 袁一安;;论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年02期
9 陈书林;第斯多惠论怎样培养与发展学生智力[J];泰安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10 姚利民;中外著名教育家选介──第斯多惠[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高辉;;浅谈因材施教的情感因素[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年
2 李森;;西方关于人的学说与教学动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林春媚;;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冀平;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2 张初吴;和谐教育思想的滥觞[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市特级教师 夏志清;鲁西“新课堂行动”能复制吗?[N];北京日报;2014年
4 山东省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孙志胜;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绪松;梁启超与第斯多惠师范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2 邬文君;第斯多惠的师范教育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9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26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