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式行动研究:研究生课程开发的路径选择
本文关键词: 预见式行动研究 研究生课程开发 哲学本体论转向 教育转向生活 课程转向学习化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已有研究证明,行动研究是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哲学本体论转向过程""教育转向生活"和"课程转向学习化"召唤着研究生课程开发选择注重"创造性和过程性""联系生活开展教育"和"面向未来开展行动学习"的预见式行动研究这一新路径,从而使课程更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造性,更利于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作为面向未来的行动研究新范式,预见式行动研究适合开发创生性的研究生课程。
[Abstract]:Research has shown. Action research is the effective path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hilosophical ontology turn to life", "education to life" and "curriculum to learning" call for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creativity and process". The new path of an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life education "and action learning towards the future". In order to make the curriculum more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creativ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more conducive to the unity of education and life,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as a future-oriented new paradigm of action research. Foresight action research i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creative graduate programs.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
【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与交流)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0
【正文快照】: *本文系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引进”(师资培养与交流)的研究成果。行动研究是课程开发的有效路径〔1〕。课程开发先要进行规划,预见式行动研究(An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是面向未来的行动研究新范式,能更长远地预见和规划未来〔2〕。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永超;黄甫全;;原因层次分析法:预见式行动研究的有效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2 靳玉乐;王洪席;;基于过程哲学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3 卫晓萍;;在生活中成长——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0期
4 刘铁芳;;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5 冯莹莹;蔡敏;;教师行动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02期
6 朱春英;重返生活世界:走出道德教育“灌输”的困境[J];江苏高教;2005年04期
7 黄甫全;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攀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长营;;关于数学应用能力若干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年12期
2 胡英娜;;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好家长;2016年43期
3 邓永超;庞日君;;原因层次分析法优化社会工作对精神脱贫的介入[J];社会工作;2016年05期
4 杨德军;江峰;;中小学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范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10期
5 涂诗万;;重新发现杜威:中国近20年杜威研究新进展[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年03期
6 左璜;;论回归学校教育原点的校本课程[J];中小学德育;2016年06期
7 赵英;;西方科学主义教师教育思想的基本维度及总体特征[J];当代教师教育;2016年02期
8 王举;朱美霞;;从“教育在场”到“教育学立场”——另一种视野看教育学立场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年02期
9 郭艺倩;;中学思想政治课“二三四”教学视角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01期
10 付兆锋;;马克思主义大学生化的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5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任日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郝瑞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韦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雪莲;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在线学习支持设计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春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剑辉;基于数字微格教学的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甫全;左璜;;当代行动研究的自由转身:走向整体主义[J];教育学报;2012年01期
2 蔡泽俊;左璜;黄甫全;;预见式行动研究:一种面向未来的行动研究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3 曾祥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盛禹九;;重读傅雷文稿[J];书屋;2009年04期
5 关振国;;校本课程的开发[J];校长阅刊;2007年04期
6 杨彬;;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年10期
7 曹莉莉;在校本研究中如何开展教学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8期
8 关绮绫;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J];教书育人;2004年01期
9 王建军,黄显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育行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杨骞,马云昌;校本课程的含义、历史、意义——校本课程研究之一[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映珊;;关于行动研究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9期
2 汪霞;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和需要[J];教育科学;2001年03期
3 张天宝,王攀峰;论教育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06期
4 施长君,金玉梅,刘智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链接——行动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刘良华;;行动研究: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04期
6 鞠玉翠;行动研究何以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7期
7 赵霞;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吴焕庆;;行动研究究竟给教师带来了什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11期
9 张红霞;教育“行动研究”的原理及其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田凤俊;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概述[J];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文智;;行动研究改善康复护理内涵[A];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钱音;;也说实践性智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朱志权;;行动研究:让花一样的面庞绽放花一般的微笑[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5 连茂廷;房元霞;;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严霞;;诗意地言说课程行动研究——初探行动研究话语的表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林颖;吴鼎铭;;网络集体行动研究的多元逻辑与范式变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8 祝卓宏;高文斌;陈祉妍;刘泽文;高晶;;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方案的行动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丹豫晋;刘映海;苏连勇;;3例初中生网络成瘾体育干预行动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洪敏;;广平一中“新课堂教学团队亮点展示”案例分析报告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学习途径的行动研究》阶段性成果[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课题成果展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齐林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郑新蓉 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教师 房彦红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国际部 张福勤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韩淑萍;在行动研究中获得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武穴市梅川中学 刘平选 蔡中平 张健;开展行动研究 提高复习水平[N];黄冈日报;2014年
3 肖 川 胡德维;把校本行动研究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5年
4 裴娣娜;教师如何研究课程改革[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王玉兵;山东高密:行动研究改变低效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青岛开发区一中 赵秀琴;行动研究——教师自我发展的新途径[N];学知报;2010年
7 李原付;行动研究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N];黔西南日报;2010年
8 理查德·萨格;释放反思性实践的魔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刘良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一线教师,,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成为有思考习惯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谭清;建构主义视野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背诵式语言输入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阮芳;问题导学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行动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5年
3 杨新星;对比修辞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尹慧珍;提高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的行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钟丹;重拾专业信任—一个社工的行动研究历程[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6 杨周健;改善师生关系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婉丽;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8 冷天存;使用导学案促进高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衔接的行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艺丹;学龄前儿童汉语识字教学的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胡月;学龄前儿童阅读流畅教学的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4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4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