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个体成员隐性知识隐藏意愿分析
本文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隐性知识 影响因素 隐藏意愿 出处:《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影响高校科研团队个体成员隐性知识隐藏意愿的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方法/过程]从正向促进和负向抑制的双维视角出发,在整合社会交换和心理所有权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以中部地区10余所高校100多个科研团队成员为样本,采用调查问卷获取298份有效数据,并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感知情感收益抑制隐性知识隐藏意愿,感知知识权力成本和感知地位权力成本促进隐性知识隐藏意愿;组织奖励和集体主义均正向影响感知情感收益和感知知识收益;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正向影响感知知识和感知地位权力成本,而感知知识组织所有权负向影响感知知识和感知地位权力成本。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acit knowledge hiding intention of individual member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 [Methods / processes] from a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romotion and negative inhibition.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the theories of social exchange and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to construct the research model, taking more than 100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members of more than 10 univers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as samples.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obtain 298 valid data and Smart PLS 2.0 was used to test the model.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ceived emotional gain inhibited tacit knowledge hiding intention, perceived knowledge power cost and perceived status power cost promoted tacit knowledge hiding willingness. Both organizational rewards and collectivism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perceived emotional gains and perceived knowledge gains; Personal ownership of perceived knowledge positively affects the cost of perceived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status power, while the ownership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organization negatively affects the cost of perceived knowledge and perceived status power.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eb 2.0环境下基于社会化网络瓶颈限制的信息扩散最大化研究”(项目编号:7120316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研合作中的协同信息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5CTQ02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研合作中的协同信息行为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0669)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专题项目“数字人文和语义挖掘”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组织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知识管理对于组织保持持续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指出,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能显著提升组织绩效和创新能力[1]。然而大量实践案例显示,作为知识依附的载体,组织内部个体成员的知识共享结果往往会低于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伟;张庆普;;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的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年03期
2 周健明;刘云枫;陈明;;知识隐藏、知识存量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4期
3 何亦名;姜荣萍;;组织中的知识隐藏行为:回顾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13期
4 李卫东;刘洪;;研发团队成员信任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知识权力丧失与互惠互利的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4年03期
5 冯帆;章蕾;;感知的知识所有权与知识共享——激励的调节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2期
6 姜荣萍;何亦名;;工作场所中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0期
7 莫春燕;严亚兰;;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网站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情报科学;2012年10期
8 金辉;杨忠;冯帆;;物质激励、知识所有权与组织知识共享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7期
9 陶裕春;解英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2期
10 施琴芬;吴祖麒;赵康;;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J];中国软科学;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罗梅芬;聂瑞;;高校科研团队个体成员隐性知识隐藏意愿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2 张敏;唐国庆;张艳;;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文化情境下基于使能和抑制的双重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06期
3 曹元坤;熊立;;中国企业员工创新的二元心智模式构念与测量[J];当代财经;2017年05期
4 柏帅蛟;井润田;陈璐;李贵卿;;变革氛围感知和变革承诺:一个调节模型[J];管理评论;2017年07期
5 王树乔;王惠;李小聪;丁瑾;;心理契约、知识共享与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4期
6 李鲜苗;徐振亭;;领地行为对知识创新的影响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08期
7 韩国元;武红玉;孔令凯;马永红;;知识存量对科技成果转化影响机理研究:知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学习能力的调节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06期
8 杜恒波;朱千林;许衍凤;;职场欺凌对研发人员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年02期
9 张宝生;张庆普;;基于扎根理论的知识型组织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前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年10期
10 万小燕;戴法;;AP1000核电项目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琳;;团队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效果: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03期
2 林陵娜;施建刚;唐代中;;考虑知识隐藏的项目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研究[J];科研管理;2015年05期
3 段锦云;王娟娟;朱月龙;;组织氛围研究:概念测量、理论基础及评价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2期
4 曹霞;宋琪;;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对产学研主体知识进化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12期
5 周健明;陈明;刘云枫;;知识惯性、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年10期
6 张文勤;孙锐;;知识员工目标取向与知识团队反思对知识活动行为的交互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05期
7 黄磊;;康德与福柯:从知识论的构造到权力论的生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金辉;;基于匹配视角的内外生激励、知识属性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年03期
9 李卫东;刘洪;;研发团队成员信任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知识权力丧失与互惠互利的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4年03期
10 冯帆;章蕾;;感知的知识所有权与知识共享——激励的调节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高校科研团队的领导行为基础、行为模式及有效领导原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2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3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志红;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6期
5 张海燕;陈士俊;王怡然;柳州;王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6 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年S2期
7 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姜清奎;王贯中;;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9 邵燕波;;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10 张宁俊;;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促进高校科研团队建设[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周东升;赵亚萍;程艳旗;;基于知识共享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青年骨干挑起研究大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葛优;高校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彦;高校科研团队内社会资本与成员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丛智慧;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贾红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林琳;高校科研团队成长影响因素及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3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5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