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五对关系——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本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中国近现代纲要”课 五对关系 出处:《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正确处理多对关系。首先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中学历史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不是对中学历史课的重复,要有相应的拓展和提高。其次是史实讲解和理论升华的关系,重点是讲透"四个选择",既要做到论从史出,又要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实现理论上的彻底性,才能说服人。再次是结论讲述和资料引用的关系,结论要有历史资料作支撑,最好引用具体的史料。最后是现代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网络现代教学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法,要坚持阅读相关的学术经典名著,提高理论素养。另外,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一方面老师要注重授课技巧,另一方面设置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e should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middle school, and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not a repetition of the course of history in middle school. Secon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lanation of historical facts and the sublimation of theory,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four choices", should be achieved both from history and theoretical sublim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thoroughness of theory. The las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er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network modern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completel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should insist on reading the related academic classics famous works, improve the theory accomplishment.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on the one hand,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skill. On the other hand, set up the link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下的党内反腐败研究”(项目编号:15LZUJBWZY133)阶段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具有历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属性,在教学中既要兼顾历史课的特点,又要凸显政治课的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多种关系,要把教育性、知识性、生动性和理论性、逻辑性、实践性融为一体,增强学生对近代中国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J];教学与研究;2006年08期
2 康沛竹;;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3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若干情况[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3期
4 王晓秋;;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和教材的一些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5 李久林;;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几点认识[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6 曹景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若干关系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6期
7 亚力坤;;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06期
9 赵朝峰;;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几点思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6期
10 宋凌迁;;读诗学史论教学——诗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理论导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宗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孙艺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探微[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刘建民;;试论史学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作用[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黄进华;;“90后”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新挑战及其对策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梁怡;;处理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和研究中史料学问题的思考[A];中国近代史及史料研究[C];2010年
6 张旭;;坚持唯物史观,落实“两个转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地方史资源的使用[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7 徐奉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案例教学的一则示例分析[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8 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9 俞丽君;李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10 张新薇;;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工作的几点体会[N];光明日报;2007年
2 叶帆;让科学历史观在大学生头脑中扎根[N];人民日报;2007年
3 任国忠;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N];青岛日报;2005年
4 王淑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代乐;全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讨会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晖;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召开[N];河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欣;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局面[N];青海日报;2008年
8 广西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家组首席专家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韦日平;“八○后教师、九○后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9 江南大学教授 谢振荣;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黄蓉生 程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471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47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