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本科生非经济补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文选题:贫困本科生 切入点:非经济补偿 出处:《江苏高教》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贫困本科生非经济补偿主要是指高校采用非直接物质的方式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实施补助的行为。非经济补偿能够促进贫困生文化资本和潜在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积累,从而在应对贫困生成长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对贫困生进行非经济补偿是文明社会弱势补偿理念和教育脱贫的内在要求。当前实践中非经济补偿未受到应有重视且系统性考量不够,零散的非经济补偿措施效果不彰。为了充分发挥非经济补偿的作用,促进贫困本科生更好成长,相关主体应强化非经济补偿意识,大学应根据贫困生需要的多层次和成长的多维度构建体系化的非经济补偿机制,并周期性评估非经济补偿的效果。
[Abstract]: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underprivileged undergraduates mainly refers to the behavior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e indirect material methods to subsidize underprivileged undergrads in family economy.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can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cultural capital and potential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capital of poor students. Therefo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growth.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poor student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idea of compensation for the disadvantaged in civil society and the education to get rid of poverty.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and the systematic consideration is not enough.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and promote the poor undergraduates to grow better, the relevant subjec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construct a systematized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oor students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growth,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on-economic compensation periodically.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及其补偿研究”(BIA130063)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秦惠民;李娜;;农村背景大学生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大学场域中文化作为资本影响力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4期
2 张立英;;谈发展性资助在高等教育资助中的意义与实践——以浙江省发展性资助实践为例[J];教育探索;2012年12期
3 潘勇涛;;社会资本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J];江苏高教;2010年05期
4 矫宇;;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精神贫困”与“心理脱贫”[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卜长安;乔琨;;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卫东;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瑞宁;高校贫困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王蕊;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新奎;经济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昌建;;基于消费支出大数据的大学生精准资助研究[J];高教学刊;2017年15期
2 蔡连玉;胡运梅;;贫困本科生非经济补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江苏高教;2017年08期
3 杨弘宇;于杰;;高等学校对贫困生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4 廖青;;精英大学中农村学生的学习经历——对再生产理论的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11期
5 陈卓;魏缙;;沟通与区隔:校园里的交往辩证法[J];现代教育论丛;2016年04期
6 周菲;;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经历[J];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07期
7 翁亮;;高校项目化发展性资助工作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年06期
8 刘志侃;;地方高校农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反思及引导[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9 乐怡婷;;发展性视角下高等学校贫困资助模式构建的新探索——以贫困大学生成长发展计划优化设计为例[J];知识经济;2016年07期
10 刘巧莉;;一般院校农村籍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对策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漆新贵;文化价值观对高等教育服务公平性与学生满意度关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董丽娟;基于关联规则的决策树改进算法在贫困生认定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6年
2 苏鑫;家庭经济水平与本科生文化资本状况的相关研究:Z校的个案[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婷;内蒙古地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陶双红;决策树关联规则算法在高校贫困生评定管理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6 李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玛丽;女大学生入学机会平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燕飞;高校农村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玉乔;;社会制度实现分配正义的基本原则及价值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2 孙宝珠;;论我国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J];北方经济;2011年24期
3 仇立平;肖日葵;;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4 余秀兰;;从被动融入到主动整合:农村籍大学生的城市适应[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5 钟一彪;;高校贫困生资助绩效及其评估原则[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7期
6 安秋玲;;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其根源探寻: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论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12期
7 钟景迅;曾荣光;;从分配正义到关系正义——西方教育公平探讨的新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宫留记;;教育机构:社会再生产的工具——布迪厄对法国当代教育制度的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9 宋大力;马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孙兴洋;;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系统发展观[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岩峰;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吕星宇;论教育过程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冷娟;加强对当代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2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明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婧益;美国高校贫困生问题解决机制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白洁;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魏颖;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席波;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滕兆玮;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静波;;我国高等教育非经济回报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12年06期
2 宓洽群;高校办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电力高等教育;1993年02期
3 龙天健;略论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与非经济功能[J];湖南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4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美]马库斯·福特 北亚利桑那大学 阎艳 译 天津师范大学;文明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本文编号:1639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63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