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小教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探索
本文选题:小学生核心素养 切入点:小教专业师范生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教师,而小教专业师范生是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其人文素养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小教专业培养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文知识和能力课程明显偏少,导致小教专业师范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匮乏,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使命。高师院校小教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在于:调整小教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增加必要的人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加强培养师范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depends on teachers. Its humanistic literacy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However, at present, many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primary education major, and the curriculum of humanistic knowledge and ability is obviously less. As a result of the lack of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rimary education, they cannot better accomplish their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 The key to the reform of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es in: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of primary education. Increase the necessary humanities courses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of normal students around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教改创新项目课题“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新探:‘教师合作、大班讲授、小班讨论、分组实践’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6JGXM-1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2-4;G6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01期
2 肖振宇;乔芳菲;;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泉;;“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高结构性教材编制的有效性[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2 李葆萍;陈晨;万海鹏;;未来教室环境中学生核心技能评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7期
3 谷亚华;张迎春;;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小教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17期
4 张强鑫;;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新课程(中学);2017年06期
5 朱江;周雨农;;核心素养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分析[J];山西青年;2017年11期
6 艾静;熊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诊断性评价体系构建[J];物理教师;2017年06期
7 张梦龙;;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7年11期
8 胡利利;;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科教导刊(下旬);2017年05期
9 王晓红;;核心素养的困与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13期
10 李依峰;;探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湘平;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2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64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