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挣脱“同一模式”下的概念迷思——对借鉴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27 14:26

  本文选题:德国FH 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 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是德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其人才培养特色为基础而形成的"FH模式"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借鉴德国FH模式更是成为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型院校改革实践的重要着力点。在借鉴德国FH模式的热潮背后,存在着迷思和误用,"模式"本身则成为同一化和标签化的辞藻。
[Abstract]:FH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is the main force of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in Germany. The "FH model", which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its tal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Learning from the German FH mod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int in the reform practice of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here are myths and misuses, and the pattern itself becomes the same and tagged rhetoric.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
【分类号】:G649.5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孝亿;;论教育叙事的复调写作——基于巴赫金文论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08期

2 董大奎;;德国FH模式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J];江苏教育;2015年24期

3 邱艳萍;;德国高专兴起的历史动因及其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Z1期

4 王福民;;论唯物史观的日常生活转向[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5 孙崇文;;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新走向——德国高校考察之一[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年02期

6 何俐芳;德国教育体制探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李好好,卡尔-维尔海姆;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8 徐理勤;论联邦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措施[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9 徐理勤,竺树声;准确认识德国FACHHOCHSCHULEN[J];德国研究;2001年04期

10 徐理勤;论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占江;;重返费孝通:走出“概念学术”的迷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蕾蕾;德国应用科技型大学的制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理政;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特色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慧;刘正涛;朱鹏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习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08期

2 王静;;“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反思[J];新西部(理论版);2017年13期

3 李黎;马勇;肖敏;盖微微;;塔里木大学学生网上评教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年28期

4 肇洋;石先敬;袁东;王家荣;;宁波工程学院“学评教”机制改革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5 余海波;;基于学生评教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6 刘香;;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困境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年06期

7 戴璨;苗璐;朱恒;于婧;汪正祥;;非教学因素对高校课堂效果的影响及其启示——基于学生评教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05期

8 王宇英;;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学生评教问题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7年10期

9 邹宇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年02期

10 于长英;高旭;;基于标准分的高校学生评教数据统计分析与结果应用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长虹;王运武;;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0期

2 严霄凤;张德馨;;大数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年04期

3 ;大数据时代[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年01期

4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01期

5 吕竹筠;张兴旺;李晨晖;秦晓珠;张晓燕;;信息资源管理与云服务融合的内涵及共性技术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6 马秀麟;衷克定;张倩;;学生评教偏差分析与控制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2期

7 吴劲松;;高校“学生评教”利弊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8 杨丽萍;张彦通;;是什么影响了高校学生评教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03期

9 孙彩云;翟建军;;论Kappa统计量评价指导小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教的一致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10 王瑛;;关于高校“学生评教”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7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67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