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精准分层教学
本文选题:精准教学 + 创新实践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12期
【摘要】: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跨多专业的新工科的快速发展,对现有的教学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教学是面向知识教学的精准、系统的评估方法。该文借助精准教学的精准评估策略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传统集中式高效的授课方式,将精准教学与传统的集中教学模式实现无缝对接,提出了"分组+阶段+模块"的分层精准教学模式,"分组"进行广度上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阶段"进行深度上的知识学习,"模块"实施功能导向式的培养。同时差异化分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courses, such as rob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 which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exist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ls.Precision teaching is an accurat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hod for knowledge teaching.With the help of precision assessment strategy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 of precision teaching,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teaching mode to realiz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ecision teaching and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ified and accurate teaching mode of "grouping stage module", "grouping" teaching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in breadth, "stage" carrying out deep knowledge learning, and "module" carrying out function-oriented training.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iation group strateg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competitive consciousness,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help to form a good learning and research atmosphere, thus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innovate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向服务机器人的交互式人体行为识别与建模研究”(项目编号:61673276)、“基于衰减信道的几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滤波方法研究”项目(项目编号:61603255)部分支持
【分类号】:G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成;论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年03期
2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3 万卫;王现彬;;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9期
4 曾海文;;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1期
5 杨青山;吴耀光;;院系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罗运阔;周亮梅;;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一体化 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重庆与世界;2010年11期
7 庞强强;;关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1期
8 储开斌;朱正伟;何宝祥;;“创新梯队”模式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7期
9 唐委校;郭冰;宋清华;陈颂英;;基于“大实践”的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11年02期
10 陈晔;徐晨;;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顺辉;邹洁;;浅谈高校交互式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3 刘晓辉;单岩;;交互性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研究[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4 姜红;;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5 杨红;;对高校教学督导制的实践思考[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2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覃家君;李杰;刘瑞;;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有关问题探讨[A];北京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年会优秀论文[C];2011年
7 王成;刘嘉祉;李梦祥;;某高校教学效果的计量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宋开文;;“两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及对策浅析[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周涛;徐玲玲;李博;吴春卿;;大学教学国际化分析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简毅文;陈超;毕月虹;尚春鸽;;“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宏 记者 丁雷;89个工作室“孵化”3000学子创新实践能力[N];大连日报;2009年
2 董黎丽;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同友 德勋;淮阴师院培养创新实践人才[N];光明日报;2005年
4 陕西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陕西省“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 张义明;为学生插上科学创新的翅膀[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本报通讯员 鲍丰彩 周炜 本报记者 叶辉;解读浙江大学“教学优先”新政[N];光明日报;2011年
6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邱本;大学教学中的四大误区[N];法制日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吴孟婕 通讯员 周炜;名教授上大课[N];浙江日报;2011年
8 洪成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现任北师大高教所常务副所长、国家教育考试评价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用智慧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郭柏春 广东嘉应学院政法学院;教学自觉: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王雪峰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教授 教育学博士 历史学博士后;学生如何影响教学效果[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双双;关于二胡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李丽莎;JiTT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鹏程;新疆工程学院升本转型中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玲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5 刘雅婷;爱国主义歌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影响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郝淼;教师的教学特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7 冀旭;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网络教学社区建设的借鉴与启示[D];河北大学;2017年
8 唐成成;聚类分析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9 董秋月;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王玉珏;基于服务接触理论的高校教学感知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1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75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