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精神现状及重塑路径
本文选题:布尔迪厄 + 青年教师 ; 参考:《教育评论》2017年10期
【摘要】: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斗争性是场域存在的常态,关联性与独立性的矛盾统一是其表现形式,资本的杠杆作用是场域运行的决定性因素,惩罚性机制是其内在要求,支配与屈从关系是场域运行必然出现的结局。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审视当今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精神,发现高等教育场域内民主制度的失落导致青年教师批判精神的衰颓与消弭;权利的贫困导致青年教师知识分子风骨的丧失与媚俗的泛滥;大学精神的沙化导致青年教师精神境界的矮化。重塑高校青年教师的群体精神,必须对高等教育场域去行政化,优化目前的职称评审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薪酬待遇。
[Abstract]:Bourdieu's field theory holds that fighting is the normal existence of field, the unity of relevance and independence is its manifestation, the leverage of capital is the decisive factor of field operation, and the punitive mechanism is its internal require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tion and subordination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field operation. Applying Bourdieu's field theory to examine the group spirit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loss of democratic system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leads to the decay and elimination of the critical spirit of young teachers. The poverty of rights leads to the loss of intellectual strength and the prevalence of vulgarity, and the desertification of university spirit leads to the dwarfing of the spiritual realm of young teachers. To reshape the group spirit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deadministrate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optimize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improve the salary of young teacher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2016年度研究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网络行动的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编号16SKSZ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华芳;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6期
2 魏光民;谈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与培养[J];渭南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刘立浩;;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0年02期
4 王俊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心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5 雷起宏,黄学群;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困惑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1年02期
6 梁军;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问题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沈振德;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初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殷志强,王卫东;浅析高校青年教师入党问题[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钟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卢清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秀林;;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佟丽君;;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成就动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熊智文;段先云;;学术交流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与对策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4 熊智文;段先云;;学术交流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与对策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安佳俊;;对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6 王悦;;国际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陆永胜;;高校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以贵州省高校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黎进萍;胡琪;;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承诺与其生涯管理的结构关系[A];2012年甘肃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学术年会论文集粹[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N];学习时报;2011年
2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何应林;应增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归属感[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常青;完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N];吉林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邓晖;关注高校青年教师[N];光明日报;2013年
5 宋延军 李科凤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利用薪酬杠杆激发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活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王妍;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N];光明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娜邋通讯员 潘春芳 刘福民;一批高校青年教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N];湖北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原 通讯员 齐崴 李锦成;民进天津市委呼吁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记者 程墨;湖北启动高校青年教师服务企业“千人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记者 朱振国、通讯员 林琼;115人获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王xI;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郑敏;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困境及其原因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谭菁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防范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蓉;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小红;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归属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颜佳;制度视角: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校支持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覃丽;高校青年教师激励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芳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归属感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胡孟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8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1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