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0 17:36
【摘要】:在我国,大学生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非常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本文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出发,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多种模式,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对于其他自然学科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和繁琐,因为它是以人为对象来进行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它主要是用思想来改造和完善人性并使人全面发展,假如缺乏对人性这一理论最基本的研究,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逻辑起点,不符合客观规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加强对其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有效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对于新时代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创造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也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本部分又分为四个小节,分别阐述了人性和人性化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重要理论意义,本部分奠定了文章的理论基础,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了良好的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则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意义。从现实与历史出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缺陷和问题,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研究的主体“人”也在变化,本部分就立足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理论,揭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不足,阐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现实意义,既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要求,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关于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分别是对于人主体性的不重视,忽视了人本身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目的性和主体性的个体;过分的强调教育对象“人”的工具性、功利性,在这种思想上从而衍生出来教育方法的枯燥和简单;缺乏对教育对象的重视和关心;对于教育对象取得的成绩和结果评价具有片面性,过分功利化,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别为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分析,当前社会对“以人为本”科学价值观的重视不足;高校环境“变味”,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缺失,教育方法单一;部分家庭环境紧张,压抑学生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作为本文的归宿,也是文章探究的意义,分别从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途径三个方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首先应当树立“以人文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坚持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以及坚持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观;其次是要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原则,要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结合、生活化与幸福化相结合、师生关系平等化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管理与关怀相融合的原则;在本部分的最后论述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途径,从四个方面出发,制定大学生思政教育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实施人性化的方法,建立人性化的评价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是以人为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是以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主体和研究对象,所以开展人性化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和人的进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学校、家庭是大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从这三个环境出发,把人性化教育贯穿始终,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优秀的完善的大学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贺;正确发挥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05期

3 杨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学;2000年S1期

4 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3期

5 王颖辉;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7 姚红光;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挑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朱勋春;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2 陈潜;陈均宝;;对“大学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5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熊继文;;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正铭;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N];广西日报;2005年

2 解放军报记者 董强 本社记者 曹智;全军和武警部队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评论员;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6 张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军报;2007年

7 陈锐邋特约记者 唐向东;总后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N];解放军报;2007年

8 张瑞霞;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首府召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 马奇柯;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张荣邋记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信息化建设服务[N];解放军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解构大众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学;2008年

2 姜文静;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领域的拓展[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4 郑建松;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术性[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7 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国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雯;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及其实现[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23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323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