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工科基础实验课考试“全程化”探索

发布时间:2019-07-13 20:25
【摘要】:针对以往高校工科基础实验课程学生课业考试注重最后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缺乏对学生全面综合能力考核的弊端,本文以"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考试为案例,提出并实施了"全程化"考试方法改革,即整个教学活动中分阶段评定学生课业成绩,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成就,将学生课业评价从单次的几个小时扩展到整个学习过程;在期末考试中,推出了"菜单式"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考试类型,使考试不仅能测度和甄别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也能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而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本案例全面总结了"全程化"考试的设计及实施过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高校开展实践类课程考试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内图片:图1“全程化”考试各阶段成绩评定比例分布
图片说明: 50%50%50%评价时间点课程前期时间段课程始终课程中前期课程中后期课程后期考试2小时课程期末考试3周时间段课后拓展课程前中期至末期、课后拓展项目类型所有验证性实验项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小型电子作品半开卷完成小型电路设计、实验操作开卷设计完成大型综合实验项目开卷“自主命题”完成大型电子作品免修资格根据学校学生手册,获A类学科竞赛省级三等奖以上,开学期初提交申请,教务处进行学分认定后,可免修此课程图1“全程化”考试各阶段成绩评定比例分布构建的“全程化”考试是一个把整个教学活动分成连续的不同阶段,依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构建不同的课业考试评价方法。总体上说,“全程化”考试是分为过程性评价(预习测试、实验过程考核、课外自主学习考核、小组讨论评定、综合实验项目评定、研究报告、口试环节、现场答辩)和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课业评价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成就,将课业评价从单次的几个小时扩展到整个学习过程;在评价时间节点上从课程起点开始持续到课程结束,每个关键节点考评学生课业进展情况,系统合理设置了各个过程成绩分配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1看出,学生的课业评价淡化了结果性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全程化”考试的全过程才能获得较好的课业成绩;评价主体呈多元化,,学生的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在结果性评价中,推出的期末考试“菜单式”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考试类型,使考试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而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三、“全程化”考试方法的实施“全程化”考试方法在教学中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基金】: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工科实践类课程全程化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jg2016007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2.4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霞;施阁;李孝禄;;“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多样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06期

2 谢和平;;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01期

3 朱昌平;谢祖锋;高远;姚澄;殷明;;高频电路“闭卷”、“半开卷”、“开卷”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5期

4 王永生;工程案例教学:让科研走进本科生课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龙;朱俊平;罗怀浩;范诗琪;贺福元;杨岩涛;刘平安;;“色谱分析操作专员”职业化培养教育研究[J];药学教育;2017年02期

2 吴霞;;工科基础实验课考试“全程化”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3 李弘洋;吴霞;沈小丽;;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CH-SPOC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年14期

4 吴霞;;工科基础实验课程“递进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02期

5 德湘轶;;教研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系统探究[J];数码世界;2016年12期

6 何贵萍;李欣蔚;张佳琪;吕远平;;食品分析实验能力的提升实践[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6年05期

7 吴吉林;;地方院校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为例[J];亚太教育;2015年31期

8 谷明霞;包继华;;“科研反哺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35期

9 孙书勤;赵松江;;以科研促进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几点启示[J];读书文摘;2014年24期

10 路志英;王萍;李鹏;李洪凤;;“电工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永军;;教学规程: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指南[J];课程.教材.教法;2015年05期

2 吴硕;刘志广;宿艳;王秀云;刘哲;张明旭;;分析化学“翻转课堂”的尝试与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5年01期

3 吴霞;李弘洋;沈小丽;李敏;施阁;;电类基础实验课程递阶式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15期

4 李敏;金励豪;;矩形波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J];电子技术;2013年10期

5 沈小丽;潘兰芳;吴霞;李敏;;《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6 李敏;;综合性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2期

7 吴霞;沈小丽;李敏;施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年S2期

8 朱昌平;刘昌伟;黄波;张秀平;;通过团队建设促进IT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5期

9 沈小丽;施阁;潘兰芳;;Multisim10单片机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2010年03期

10 吴霞;;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实验教学档案库建设[J];浙江档案;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海林;素质教育与现代考试改革[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朱炜,曾隆满,李小强,唐文波,习峰;高校考试改革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刘海燕;考试改革专题研讨会综述[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白屯,韩剑锋;“两课”考试与“两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5 余扬;;论考试职能的完善[J];中国考试;2006年04期

6 宋朝阳;;招生考试改革要有新思路[J];w

本文编号:2514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14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