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07:44
【摘要】:探索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顺应科研国际化发展需要,对于拓宽相关理论和指导科研团队建设十分有益。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包括1个核心范畴,5个主范畴和12个范畴。其中任务导向、制度保障和文化驱动是团队层面的外部驱动因素;科研能力和科研个性是个体层面的内部驱动因素。外部驱动因素通过影响内部驱动因素发挥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作用。
文内图片: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
图片说明: 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作为核心范畴,再依据典范模型“前因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的逻辑关系,围绕核心范畴形成如下故事线:高校科研团队通过任务导向设置了国际化发展目标,制定了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要求;通过制度保障建立了国际化经验积累机制和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国际化资源与政策的支持;通过文化驱动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团队成员的科研个性,进而促进了国际化成果产出。以故事线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任务导向、制度保障和文化驱动分属高校科研团队的目标层、管理层和文化层,是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外部驱动因素,而科研能力和科研个性是团体成员自身的特征,是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内部驱动因素,3个外部驱动因素通过影响2个内部驱动因素发挥促进作用。(四)理论饱和度检验利用扎根理论构建模型需要检验理论饱和度,对事先预留的7个被试的访谈记录进行相同流程的数据编码,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并且结果符合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达到了饱和。图1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四、模型阐释与研究发现(一)高校科研团队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氛围特征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影响国际化成果产出的高校科研团队氛围特征包括:任务导向、制度保障和文化驱动。三个方面同等重要,均是影响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外部驱动因素。任务导向是团队学术带头人和其他管理者在详尽分析国际化形势的前提下,结合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研究基础等因素,制定的高标准的国际化科研任务,用来引导团队成员的未来发展,属于团队的目标层。根据
文内图片: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
图片说明: 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作为核心范畴,再依据典范模型“前因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的逻辑关系,围绕核心范畴形成如下故事线:高校科研团队通过任务导向设置了国际化发展目标,制定了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要求;通过制度保障建立了国际化经验积累机制和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国际化资源与政策的支持;通过文化驱动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团队成员的科研个性,进而促进了国际化成果产出。以故事线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在该模型中,任务导向、制度保障和文化驱动分属高校科研团队的目标层、管理层和文化层,是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外部驱动因素,而科研能力和科研个性是团体成员自身的特征,是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内部驱动因素,3个外部驱动因素通过影响2个内部驱动因素发挥促进作用。(四)理论饱和度检验利用扎根理论构建模型需要检验理论饱和度,对事先预留的7个被试的访谈记录进行相同流程的数据编码,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并且结果符合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说明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理论上达到了饱和。图1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模型四、模型阐释与研究发现(一)高校科研团队促进国际化成果产出的氛围特征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影响国际化成果产出的高校科研团队氛围特征包括:任务导向、制度保障和文化驱动。三个方面同等重要,均是影响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外部驱动因素。任务导向是团队学术带头人和其他管理者在详尽分析国际化形势的前提下,结合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研究基础等因素,制定的高标准的国际化科研任务,用来引导团队成员的未来发展,属于团队的目标层。根据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教师科研国际化意愿的驱动与调节机制研究”(HEYP5013)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晨光;论高校科研团队[J];科学与管理;2003年04期

2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高校科研团队的领导行为基础、行为模式及有效领导原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3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4 李晨光,李子和,夏亮辉;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5 张志红;浅议高校科研团队的人力资源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年06期

6 张海燕;陈士俊;王怡然;柳州;王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7 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年S2期

8 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姜清奎;王贯中;;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10 邵燕波;;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周东升;赵亚萍;程艳旗;;基于知识共享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冯海波;青年骨干挑起研究大梁[N];广东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2 葛优;高校科研团队心理契约的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彦;高校科研团队内社会资本与成员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雪;高校科研团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涛;高校科研团队的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丛智慧;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贾红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林琳;高校科研团队成长影响因素及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5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15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