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贵州省属高校创新创业学习支持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12:30
【摘要】:创新创业学习支持体系是指高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提供的各项支持和服务,这是一项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所构成的开放的系统性工程,以校内的师资、课程、服务等学习支持为主,以校外的政府支持、行业支持和家庭支持为辅。本论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入手,对贵州省属高校的内外部学习支持体系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从高校内部来说存在教师实际教学偏离思想建构的轨道、创新创业师资不足、培训形式单一且分配不合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轴心影响力弱、高校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挫折教育、学术型高校创新氛围不浓厚、高校为创新创业实践者提供的服务机构不健全,部门执行力差、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趋于功利化、激励机制导向性不强、学校资金补贴力度比较弱等问题;从高校外部来说存在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有所偏颇、政府缺少专门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机构、高校对企业家入校环节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地方行业资源活力低下,企业服务力不强、企业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尚未与高校达成一致、部分家庭成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接受程度低、大部分家庭欠缺为孩子提供资金的勇气等问题。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学校排名影响资源的分配和实践成效;第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投资机制不完善;第三,大部分教师缺乏容错意识;第四,学生学习缺乏“精气神”;第五,高校内部支持体系和外部支持体系之间存在断层现象;第六,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体制不健全;第七,家庭传统文化和经济理念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为解决此问题,本论文尝试构建四位一体的对策体系,试图通过高校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合作、家庭应和四个方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一是高校主导,秉持思想建构教育理念,具体策略为: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丰富课程内涵、健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厚植创新创业文化、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二是政府引导,建立服务质量高的政府支持体系;三是企业合作,创建产学研协同的校企支持体系;四是家庭应和,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家庭资本的参与度,搭建家校合作支持平台。
【图文】:

创新创业,研究机构,创业教育


12图 5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研究机构图(1)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研究内容一些学者是基于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遭遇的困境来提出对策,朱丽[27]指出新常态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四个主要障碍,即在管理机构、课程体系、教育资源、评价机制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李文涛[28]针对地方工科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问题,,包括教育经费和实践资助的投入、机构建设、政策配套等方面,有针对的提出多方联动的构建[27]朱丽.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 高教探索, 2016(6):117-120.[28]李文涛. 地方工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对策分析[J]. 江苏高教, 2016(1):105-107.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胤之;杨哲;;提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的方法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年06期

2 赵云洁;;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措施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教学与研究;2018年04期

3 张杨;;艺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学体系实施与改革研究——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J];北方文学;2019年21期

4 饶广;马征;龙延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J];内江科技;2018年12期

5 王立范;李凯;;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6 梁玉凤;李叶欣;;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8年11期

7 朱丽;;“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8 雷重熹;周士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08期

9 宋娜;杜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10期

10 陶礼军;袁向东;;台湾地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及探讨[J];青年发展论坛;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颖;曹英慧;;浅析如何开拓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新路径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年

2 郭成月;;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C];2018年

3 孙新波;贾建锋;张立志;;《企业创新创业管理》课程众创式协同教学模式案例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一等奖摘要集[C];2015年

4 黄明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年

5 孟范杰;;“大众创业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险规避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一等奖论文集[C];2016年

6 王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全过程的问题反思与对策[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年

7 张宇;;构建高校创新创业精细化管理体系探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年

8 王天;林建邦;文佑云;吴新玲;;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发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2018年

9 田雪飞;;新时期辽宁省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年

10 罗春婵;丁义文;;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下模块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探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卢军 本报记者 陈强;厦门大学:请企业家进创业课堂[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璇;创业教育亟待突破瓶颈[N];中国青年报;2012年

3 张玉利;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吸取教训?[N];科学时报;2011年

4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黄敦平;鼓励“城归”返乡创业的对策[N];安徽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王烨捷 实习生 程彤辉;创业热中冷思考:创业教育用力过猛了吗[N];中国青年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王梦影 实习生 眭丽莎 冯莉;创业学院将成创新突破口[N];中国青年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陈竹;高校单设“创业专业”目前不现实[N];中国青年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陶涛;依靠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陈璐;是时候让创业教育专业化了[N];中国青年报;2014年

10 记者 宋广辉;大学生创业遭遇制度性冷漠[N];中国青年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龚志周;电子商务创业压力及其对创业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郭军盈;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柳燕;创业环境、创业战略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段丽;风险控制视角下的公益企业创业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晨光;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7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国庆;社会学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张晴晴;基于时空观的绿色创业生态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3 杨月涵;学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4 孙元媛;双元创业学习、创业拼凑对新企业生存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5 许梦珂;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周美艳;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7 朱凯琳;贵州省属高校创新创业学习支持体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8 王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9 杨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途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10 朱倩yN;《高效创业管理》(前言和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96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96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