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学生翻转课堂接受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05:41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实现本土化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突出。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与成效。为使翻转课堂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我们必须找出影响学生翻转课堂接受度的因素并且厘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本研究对学生的翻转课堂接受度进行了测量,并且按照性别和成绩高低将学生进行分组,查看不同组群之间接受度的差异性,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学生接受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取影响学生翻转课堂接受度的因素,与专家及已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辨别,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最终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借鉴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编制本研究的测量量表并收集数据。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最后得到研究结论如下:学生的翻转课堂接受度与学习成绩显著正向相关;不同基点成绩的学生的接受度存在差异,高分组学生要强于低分组;不同性别学生的接受度没有显著差异。感知有用性、便利条件和感知愉悦性对使用意愿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社群影响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通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按照它们对使用意愿响效果,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感知愉悦性、便利条件、感知有用性、社群影响、感知易用性、自我效能感。性别、年级和学习风格在部分路径上具有调节作用。通过对以上结论的分析,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翻转课堂在高校中更广泛的应用。
【图文】:

模型图,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行为态度


图 2. 1 理性行为理论模型2.2.2 计划行为理论在理性行为理论中认为人是完全可以自我控制的,,但在现实情景中,人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受到其意志的完全控制,还会受到其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鉴于此,Ajzen 在 1985年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 TPB)[35]。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使用行为仍由行为意愿直接决定,而影响行为意愿的因素增加了,主要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者共同决定。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都来源于理性行为理论其含义都没有变化。

模型图,模型,行为态度,有用性


采纳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 TA该模型主要用于信息技术接受与采纳的研究[36]。在 TAM 模型中 Davis 剔除了主观规个变量,他认为主观规范在测量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37]。通过对期望理论模型和效能理论内容的提炼,Davis 提出了影响技术接受的两大决定因素,即感知有用性知易用性。技术接受模型认为,使用者的行为意愿的直接决定其使用行为,感知有除了与行为态度共同影响行为意愿外,还和感知易用性共同作用于行为态度,同时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对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外部变量也决定了感知易用性。在技术模型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使用者感知到相应的系统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其绩效并且起来相当容易时,则使用者的行为意愿越强烈,使用行为越容易发生。TAM 模型提出之后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1996 年 Davis 了模型中的行为态度变量,通过实证研究他发现,行为态度作为感知有用性和行为的中介变量的作用并不明显,感知有用性对行为意愿有着很强的直接关系[38]。精简TAM 模型如图 2.4 。TAM 模型因其简洁性和易操作性被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相关也通过实证研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证实。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3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宝来;张诗雅;杨伊;;慕课与翻转课堂:概念、基本特征及设计策略[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2 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10期

3 张长海;;大学专任教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接受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5 缪玲;;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学习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6 杨宇;;“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7 NMC地平线项目;龚志武;吴迪;陈阳键;苏宏;黄淑敏;陈木朝;吴杰锋;焦建利;;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8 张辉;马俊;;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02期

9 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8期

10 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申苗苗;师范生翻转课堂接受度影响因素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2 朱晶;基于TAM模型的研究生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聪聪;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熊明珠;大学生移动学习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崔晓阳;基于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的在线导学系统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付世容;移动学习的用户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9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99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4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