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视域下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的审视与构建
【图文】:
图 4.1 闲暇生活期望符合度感不突出活的本质追求,在自由的闲暇生活中,人的能是在对“闲暇生活自由感最深刻的体会”这一 23.4%的调查对象认为感觉精神很自由,可以活过一半(52.8%)的调查对象认为对闲暇生活最做想做的事,甚至有 23.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闲暇生活中的心情也是自由感的一个反映方面象在闲暇生活中的心情是平静的,仅有 33.3%。而且,访谈调查所收集到的一些信息也反映都讲究利益,我们是参加活动加分,加分之后去参加并不是有一些特别有兴趣爱好的那些去的。(kgl)挺闲的,但是也是有竞争的,还是有点压力的
图 4.2 闲暇生活自由感的体会3.闲暇活动动机多样在对调查对象进行闲暇活动动机的调查中(表 4.16),发现硕士生的闲动动机十分多样,既有为了“消磨时间”这样的消极性动机,也有为了“完我”这种积极性的动机,但在所有动机类型中占比最大的还是为了“放松休解除压力”,达到 25.4%,远超其他动机类型。这一点在访谈调查中也十分明不累就行了,,那就是自己感觉学习学得开心,就是吃饭吃的开心,这就行(kgt)为了放松!就是把自己变得不那么累,然后恢复精力,就是这样子的。如你写文章太难,写不出来的时候,通过放松让自己去重新换个大脑。(ks“放松”是硕士生最为强调的闲暇活动动机,其次,才是希望在闲暇生能够扩大视野(14%)、充实生活(13.9%)。表 4.16 闲暇生活动机类型占比响应 扩大放松锻炼社交消磨调节充实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书光;;陶行知本土办学实践与“生活教育”的独特创造[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18期
2 黄秋萍;;从“启蒙辩证法”工具理性批判论网络社会中人的异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李飞;廖小琴;;异化与超越:后现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透视[J];江苏高教;2015年04期
4 王雅林;;生活范畴及其社会建构意义[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钟佩霖;童兵;;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改革[J];教育评论;2015年03期
6 郭亚文;姜庆五;罗春燕;;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闲暇生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3期
7 李柯柯;扈中平;;教育中“身体”的解放与自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01期
8 冯春芳;;马克思闲暇生活思想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梁晓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教育进化、知识进化的根本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9期
10 廖小琴;;论精神生活发展的现实处境及其超越[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光秀;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学兵;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睿;中职教师闲暇生活现状的实证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3 古丽切合热·艾斯卡尔;新疆班预科生闲暇生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4 王囡囡;陶行知将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中国化的历程及当代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潘秀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彭莉洁;城市幼儿闲暇生活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9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9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