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关怀伦理视阈下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3:33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推进,功利主义价值观念逐渐侵入人心,个人主义倾向凸显。在这种倾向下,大学生的公共理性、社会同情心、社会责任意识、公共理想信念以及公共参与能力却弱化,这是公共精神匮乏的表现。公共精神是社会行为主体超越了自我意识的局限进入到公共生活领域中,主动地维护公共规范以及公共利益,并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事务的意识、观念等。从结构上来说它包涵了五个部分:“公共性”的核心价值理念、公共理性、社会同情心、公共理想信念以及公共参与能力。随着“熟人社会”的逐渐消失,社会成员从私人领域走向了公共领域,社会公共生活也随之发展起来。当今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精神,作为社会未来的引领者,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先锋性与榜样作用,其公共精神的状况将推动每一个社会成员公共精神的建构以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完善与发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发展呼唤高校学生公共精神的建构。然而目前的高校公共精神培养仍存在一些困境:“公共性”价值理念欠缺、高校公共生活匮乏、培养理念中理性与情感因素的失衡等。基于高校公共精神培养过于注重理性认知因素,而忽视了情感关怀因素的现状,20世纪诺丁斯提出的关怀伦理为高校公共精神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关怀伦理强调关怀关系的建立,关怀关系的建立为主体提供了公共参与的现实体悟境遇即关怀体验,关怀体验中养成的关怀素养又将有益于学校共同体的建构。他者伦理作为关怀伦理的丰富与充盈,孕育于其中的他者意识是公共意识的责任之源,他者伦理中蕴含的“他者性”将让“公共性”的实现成为可能。基于此,本文选择引入关怀伦理的理念,对高校公共精神培养理念进行新的定位,在正义与关怀理念融合并进的基础上,强调关怀情感的发展,重视公共生活中对关怀体验的反思与体悟,最终实现以关怀之心促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发展。具体策略包括营造关怀型的高校公共生活氛围,通过关怀型交往方式来渗透并强化公共性的情感体验,推动关怀共同体的建构,尊重学生话语权并深化情感性关怀因素的催化剂效用,发挥关怀伦理中的“公共性”价值,实现公共生活中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通过系统化课程中公共理念的渗透促进大学生公共理性与关怀意识的发展;通过开展服务学习推进大学生的公共参与,让大学生在公共参与中体悟着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受着来自关怀共同体的情感回应与归属,同时,引导大学生从关怀的角度进行反思与体验,在服务体验中逐渐培养起自身的社会同情心以及公共意识。
【图文】:

价值取向,男生,价值观


图3-2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抽样(女生)逡逑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影响着每个道德主体核心价值方向,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公共生活的预备军来说,其核心价值观主要学入学的专业选择以及毕业就业的考虑两个主要方面。而高校大学生学专业的选择上基本以未来的就业倾向为依据,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华,姜洋,周育.国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表现特点、成因与正确引导D].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

价值观,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道德主体


d叔义希保罚ュ义贤迹常贝笱褚导壑等∠虺檠猩╁义希常常ュ义蠟荡鲥义希保福ュ义贤迹常泊笱褚导壑等∠虺檠ㄅ╁义细咝4笱娜松邸⒓壑倒垡约笆澜绻塾跋熳琶扛龅赖轮魈搴诵募壑倒勰铄义系姆⒄狗较颍杂诩唇饺肷缁峁采畹脑け妇此担浜诵募壑倒壑饕逑皱义显诹舜笱胙У淖ㄒ笛≡褚约氨弦稻鸵档目悸橇礁鲋饕矫妗6咝4笱巳哄义显诙匀胙ёㄒ档难≡裆匣疽晕蠢吹木鸵登阆蛭谰荩纱耍颐强梢匀衔笱у义息僦齑夯螅苡笱褚导壑等∠虻谋硐痔氐恪⒊梢蛴胝芬迹模荩蜓襞┮荡笱аПǎㄉ缁峥蒲у义习妫玻埃保矗ǎ叮哄澹叮福担叮福福义希玻村义

本文编号:2599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599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