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不可视环境下校园典型区域应急疏散实验及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6: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迅速涌现。在遇到火灾、爆炸、毒气泄露等突发事件时,大型商场、写字楼、教学楼等人口密集区将面临着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突发事件导致建筑大规模断电时,会造成疏散通道光线急剧下降,视觉上的障碍会进一步加重人员恐慌和踩踏等危险性,加深事故的严重性。因此,开展不可视环境下高层建筑人员应急疏散实验及仿真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开展不可视环境下校园建筑典型区域的应急疏散实验,通过摄像机记录行人疏散过程,并利用视频处理方法提取视频中行人的轨迹,获得行人的速度、密度和流量等特征参数,最后通过改进的3D社会力模型对校园建筑简单场景和复杂场景的疏散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不同因素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开展正常和不可视两种环境下校园典型区域(教室、走廊和楼梯)行人应急疏散对比实验。对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典型行为和疏散时间、速度、密度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正常疏散过程中行人的疏散时间短且分布的相对集中,而在不可视疏散条件下,行人疏散时间长且分布分散;在不可视情况下,人员在几乎无障碍物的走廊区域疏散速度最大,其次是在有桌椅阻挡的教室区域,而在三维楼梯区域,由于担心踏空摔倒,疏散速度最小;在不可视情况下,人员的疏散路径与正常情况下相差较大,由于人员会更多地借助课桌或墙壁等。(2)提出改进的3D社会力模型。对不可视环境校园典型区域(教室、走廊和楼梯)简单场景进行整体模拟仿真,分析整体疏散中疏散人数、房间门宽、走廊宽和楼梯宽对疏散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可视疏散过程中,拥挤主要出现在相邻两个场景之间的过渡区域以及教室内水平和垂直通道交叉的T型区域;减少疏散人数以及增加教室门宽能显著提升疏散效率,但增加走廊和楼梯宽度反而可能降低疏散效率。(3)进行了不可视环境下单层双教室、单层多教室以及多层多教室等复杂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模拟仿真研究,分析同时改变双参数对整体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单层双教室疏散时,对人员疏散效率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楼梯宽,教室门宽,走廊宽;从单层多教室疏散时,对人员疏散效率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教室门宽,楼梯宽,走廊宽;从多层多教室疏散时,对人员疏散效率影响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走廊宽,楼梯宽,教室门宽。
【图文】:

技术路线图,典型区域,视环境,应急疏散


图1-1技术路线图逡逑1.4论文创新点逡逑本文对不可视环境下校园典型区域人员应急疏散行为的实验和仿真研宄,我逡逑们主要在教室、走廊、楼梯这三个建筑典型区域开展不可视情况下的行人应急疏逡逑散实验,通过摄像机记录实验过程,利用Mean-Shift等算法对实验视频进行目逡逑标识别和轨迹提取,并从视频中观察行人的一些典型行为特征,从提取的轨迹中逡逑基于Voronoi方法得到行人速度、密度、流量等特征参数,用社会力模型对不可逡逑12逡逑

现象,行人,应急疏散,视环境


行人的结伴疏散体现了行人个体在应急疏散过程中对外界信息反映的协同逡逑性。在不可视环境下,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视,此时行人因内心对外界的逡逑恐惧,会产生结伴行为。如图2-1所示,在建筑物应急疏散过程中,行人流中主逡逑要是以2-3人结伴为主,独自行走的行人大约占30%。结伴行走的行人行走状态逡逑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化,这种结伴行为有利于提高行人内心的安全感,进而提逡逑高行人的疏散效率。逡逑1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G6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文;于海鹏;陈文帅;刘一星;;木质视环境的心理生理影响研究综述[J];林业科学;2010年07期

2 高建华,张东杲,郭守一,宫枢政;异常视环境对幼猫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眼科研究;2000年03期

3 唐昌华;庄庆华;;夜视环境下的雷达遥感图像的小特征分割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5年12期

4 徐琦;;从收视环境的变化看综艺节目的应对[J];新闻世界;2010年11期

5 蓝灰;光污染损害了眼睛[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1年05期

6 祁爱艳;;卫星收视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年24期

7 高雪;;考虑视觉传达效果的夜视环境视觉定位方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年16期

8 张宇;李晓平;周军;王鹏宇;段纪淼;刘慧姝;宫敬;;不可视环境下用声音信号测定间歇频率的新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10期

9 许梦国,伍佑伦,王正军;可视环境下的井巷断面计算机辅助设计[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丁当;现实与超然——关于旅游的一些想法[J];西藏旅游;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蕾;陈贺新;王润杰;励映群;;可视环境的仿真中粒子系统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仿真器学术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潘骞;视环境为城市生命力[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王兴良 张祥文;贵德视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生命线[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阎平;光污染亟待治理[N];安徽日报;2001年

4 记者 王健玮;独创LOHAS住宅北京亮相[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正文;我州重视环境监管服务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7年

6 记者 陈娟;桂林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现场复核[N];桂林日报;2012年

7 陌生桑;学生用纸走进绿色保健时代[N];市场报;2003年

8 记者 王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组来马复核创模工作[N];马鞍山日报;2012年

9 通讯员 赵月乔;市广电局查处非法接收设施工作成效大[N];黄冈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刘世方;我市再次对违法排污企业“动真格”[N];桂林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宇林;不可视环境下校园典型区域应急疏散实验及仿真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2 黄凯;不可视环境下行人疏散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3 车文;室内木质视环境对人体心理生理影响的研究与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刘通;弱可视环境下视频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王媛华;地面可视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6 李玉凯;地面可视环境信息获取与三维重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周娜;多视点视频会议中人眼互视环境生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微雨;卫星收视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游飞;视觉反馈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结合对于脑卒中后手部活动障碍的作用[D];滨州医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2601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01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