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高校卓越科研评价制度(ERA)研究
【图文】:
“纯数学”学科的科研产出类型及等级分布
图 3.5 数学各学科科研产出类型及数量资料来源: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State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Research(VolumeNational Report)[R].Australian Government,2015.3.5.3 以系统体系确保卓越质量ERA 制度包含一套较为成熟、系统的评价体系,,具备特定的设计宗旨、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杨;乔楠;施永孝;;大学科研创新评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基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科研评价体系特点的考察[J];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01期
2 杨焓;魏超;曾武华;;地方高校科研评价改革的三层思考[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年05期
3 张建升;谭伟;;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年06期
4 魏艳;;对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年22期
5 黄盈;;英美德澳教育科研评价的发展及启示[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6 陈楠楠;;试论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J];高教探索;2017年01期
7 叶凌寒;;浅析高职院校中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年24期
8 胡中柱;;挣脱科研评价体系的绑架[J];群言;2017年03期
9 许静;;应用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7年20期
10 刘畅;;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才智;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王建芳;;附录一:关于科研评价的旧金山宣言——让科研评价更加科学[A];“SCI论文与医疗、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袁天峰;黄良田;石建;;科技期刊在科研评价中的绩效分析[A];第5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孟昭娜;;提升天津市高校艺术智库科研能力的路径研究——完善高校艺术学科研评价机制[A];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7年
4 杜建;唐小利;;研究类型对生物医学文献被荐和被引之间差异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5 周桂先;;从职称评审角度审视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5辑)[C];2015年
6 徐行;;学术期刊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研究[A];机制创新·合作共赢——第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畅路;陈宗涛;张东旭;徐迪雄;;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几点思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刘念才;;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樊民胜;陈巧志;潘姗姗;;正确认识与评价SCI[A];“SCI论文与医疗、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Gonzalo lópez-Abente;Concha Munoz-Tinoco;余党会;邓晓群;;关于医学期刊影响因子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研究[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三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邱晨辉;中科院将探索新科研评价标准[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科研评价要尽快脱离论文指标绑架[N];中国青年报;2015年
3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张端鸿;科研评价新政优化创新生态[N];中国教育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刘诗瑶;在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上下功夫[N];人民日报;2018年
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实习生 李晓盼;科研评价体系如何改进[N];中国青年报;2018年
6 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刘成友;让科研评价跳出“自循环”[N];人民日报;2016年
7 黄庆桥;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N];学习时报;2017年
8 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编辑 吕浩然;NAE新科院士张东晓谈科研评价体系优化[N];科技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刘博智 赵秀红;科学研究不能老是掀“锅盖”[N];中国教育报;2017年
10 首席记者 谭嘉 本报记者 王潇雨;科研评价机制急需亡羊补牢[N];健康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敬全;科研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靓媛;澳大利亚高校卓越科研评价制度(ERA)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2 毛娜;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海燕;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丁宇;基于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建设[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吴佩;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绩效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付媛媛;英国高校科研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盛辰光;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秦光荣;银光集团科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杜文静;国内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之效度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10 丁余微;A大学B学院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5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1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