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征兵广告影响大学生行为意愿的眼动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4:00
【摘要】:随着地区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日益复杂,中国面对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如何有效的通过大学生征兵,大力提高军队素质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而大学生征兵,主要通过征兵广告来做直接的宣传,然而,通过简单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很多的征兵广告根本就不熟悉或不感兴趣。发布何种征兵广告能吸引大学生注意,甚至改变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征兵广告的相关作用,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前人研究及校园调研,本文认为,征兵广告作为可控制因素,对大学生征兵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针对不同背景学生播放相应的广告,在广告中加入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基于管理学的受众个体需求理论和选择过程等相关理论,心理学行为意愿研究、传播学的广告效果理论,结合心理学实验方法,研究征兵海报在不同类型下,结合相关的口号,招聘不同背景的被试,力求分析出不同类型征兵广告对大学生的行为意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目前社会上大学生校园内接触最广泛的广告传播类型——海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法进行关键因素分析,并使用眼动实验来获取实验结论。通过设计和进行问卷调查,初步得出大学生群体感兴趣的征兵海报类型,每种类型选取相同数量,再次经过问卷筛选,得到眼动实验材料。另一方面,对眼动实验被试按照不同受众背景进行分类,如按政治面貌分为党员与非党员等,然后才进行实验。最终结论表明,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海报偏好程度不一样,综合来看,生源地类型与政治面貌背景对大学生偏好观看哪种类型的征兵广告具有显著影响;军事训练类的海报更能引起农村学生的共鸣;人物特写类的海报更能激起非党员同志的兴趣等。而性别及学历层次与征兵广告的效果并无显著关联。根据本文研究结果,认为未来的征兵工作应完善相关机制,针对不同学生投放不同广告的灵活机制,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受众群体,尤其是根据政治面貌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海报;针对不同类型的海报,研究唤醒度较高的口号与之相配合;针对受众关切的问题,尝试在海报中添加相关的因素予以解决。
【图文】:

论文,海报,眼动,被调查者


图1-1论文框架与结构1.4.3 研究方法(1)调研访谈法。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被试进行咨询,通过对被试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经过整理,得出初步的结论,然后根据相关数据结论,对专家进行访谈,进一步完善所需获取的信息,最终形成实验的结论。本文首先通过随机抽样的办法,在大学校园中选取600名调查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其中 200 名被调查者参与问卷前测,后 400 名被调查者参与正式问卷调查,为本文研究征兵海报的类型确定提供参考;对于眼动实验开始之前,也同样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是对被试的背景信息做一个简单的登记,用来作为后续实验结果分析的分组依据,同时也要结合被试浏览海报时的眼动指标数据来进行。

模型图,理性行为理论,模型,行为理论


2.1.2 行为理论的相关研究行为理论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为止,国际上比较认可的行为理论有四种,分别是: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easoned Action,简称 TRA)、技术接受模型及其修正(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称 TAM)、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 TPB)、技术接受和使的统一模型(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简称 UTAUT)理论。(1)理性行为理论理性行为理论是由 Fishbein(1975)等人提出,基于人都是理性的这一假设,认为体的行为意愿都是基于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得出来的,同时,个体的行为也可以个人的行为意愿推导出来,并用之衡量某一特定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最终改这一行为[41]。
【学位授予单位】:江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5.5;E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文龙;苏治国;胡新岗;徐婷婷;;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年01期

2 韩弘峰;;高校大学生行为特点分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29期

3 曹梦;;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7年10期

4 陶菊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行为管理的现实困境及消解方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5 尹田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08期

6 周荣敏;雷延峰;;基于大学生行为表现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年08期

7 刘萍;吕剑;;网络口碑、个体差异和大学生行为意愿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8 刘金玲;;论微博对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陶菊良;;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行为养成模式探析[J];学园;2018年30期

10 金成辉;;大学生行为特点研究[J];商业故事;2016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子青;;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行为引导与培育的路径策略[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2018年

2 杨立;焦玉娥;;体育课对大学生行为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讨[A];《体育科研》2003年第4期(总第92期)[C];2003年

3 王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行为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辽宁8所高校的调查[A];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报告--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优秀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朱磊;让知法守法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卢丽君 杨晨光;“八荣八耻”是大学生行为准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陈佳琪邋陈奇超 李虎诚;走向现代 勿忘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孙亚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规律探寻[N];吉林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程墨;还贷率为何能达到100%?[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东北师范大学 李忠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几个统筹[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能盛;征兵广告影响大学生行为意愿的眼动实验研究[D];江汉大学;2019年

2 张勇;大学生行为特点及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曲菲;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行为特征及引导路径研究[D];中北大学;2017年

4 金毅;面子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樊晓博;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养成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6 周娜;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成长春;大学生行为过程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8 赵曼宇;当代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9 成格乐图;微信对蒙古族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10 石昌远;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及对其行为的影响分析[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18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18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