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辉;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和几点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炜;;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3 刘云兵;;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27期
4 李兰兰;;关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3期
5 李姝姝;;试析大学生的个体理想信念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6 闫亮亮;;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再观察[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8期
7 田赞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J];图书馆;2008年05期
8 程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管金标;;略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才智;2009年06期
10 吴秋兰;;论大学生利他行为养成的制度条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小青;邵勇;;“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张亲霞;;生态文明价值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谢安国;;和谐社会视阈下实现党内和谐对策探析[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4 潘宁;罗秀容;;恩格斯哲学视阈中的自由思想[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腊宝;;“被贬抑的艺术”——二十世纪形式批评视阈中的短篇小说[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6 高建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当代视阈[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7 王新亮;;和谐社会视阈中和谐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8 杨莉馨;;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格林童话模式[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赵克;;制度视阈的诠释向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2 赵义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视阈转换与阐释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李晖;政党视阈中的教育与培训[N];学习时报;2010年
4 ;大学生要励志自强奋勇争先 努力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栋梁[N];人民日报;2011年
5 王安岭 无锡市委研究室;生态视阈看东瀛[N];无锡日报;2011年
6 叶隽;从“义理·考据·辞章”到“理论·视阈·融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见习记者 董文锋 通讯员 宋潇潇;全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10年
8 梁忠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陈宏平 编辑;伦理分析的新视阈[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记者 肖竹;培养青年高尚、正义的追求[N];重庆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欢;“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兆t
本文编号:2622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2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