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供求矛盾与均衡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0:3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和模式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国家不支持到如今的引导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空间在不断扩大,东北地区更是率先出台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计划。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一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就是要“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市场本身的规律,提高高等教育市场的效率,优化高等教育供给的改革”。东北地区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的区域,其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于全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出发,利用供给与需求相关理论,分析东北地区的供给与需求的状态,针对凸显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同时致力于探寻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供求均衡机制的建立。利用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描述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供给与机会需求的现状与特点,对影响民办高等教育的供给和需求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致力于理清东北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的相关问题。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东北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从总量上来看,供给与需求状态已经到达供过于求的状态,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供给从数量上能够满足东北地区的需求,同时东北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需求以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为主,在新的供需状态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从量的发展到质的转变的阶段。其次,在东北地区高等教育供给总量较为充足的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的供给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在教育层次方面,民办高校的专科层次发展较为缓慢,民办高校办学层次较为单一,高等教育的教育层次衔接不通畅。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中独立学院的数量较多,其转制问题与本地区的民办高校的发展关系密切。再次,民办高等教育的专业供给上,东北地区高校缺乏特色专业和强势专业的塑造,大部分学校都比较倾向于开设热门专业,致使东北地区的民办高校存在着专业设置趋同的问题。最后,东北地区的民办高等院校区域分布于经济发展不协调,对于区域经济的辐射力不强。民办高等教育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建立起长效的供求均衡机制,基于对东北地区的民办高校供需现状的分析,提出民办高校的供求均衡机制主要由核心机制、长效机制、保障机制、统筹机制构成。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供求均衡其核心机制就在于发挥市场在教育领域的调节作用,以市场机制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政府持续引导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的整合。其长效机制是建立科学的民办高校的评估体系,重点推进一批优质民办高校发展。其保障机制是构建法律保障与财政保障体系。其统筹机制是建立人才预警机制与评价体系,推进高等教育智库建设。针对现阶段东北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问题,为构建民办高等教育的合理供求关系,本文提出了如下的政策性建议。首先,政府应推动高校转型,大力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推动转变其原有的精英教育的体制和模式,积极探索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其次,构建梯度合理的高等教育层次,实现不同教育层次的协调发展。再次,错位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辐射作用。最后,构建应用型大学和特色强势专业,建立高等院校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民办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
【图文】:
图2-1高等教育主体供求关系图逡逑13逡逑
图3-2东北地区民办高校类别统计图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8.7
【图文】:
图2-1高等教育主体供求关系图逡逑13逡逑
图3-2东北地区民办高校类别统计图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臣;高军;;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服务质量的数字图书馆负载均衡机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02期
2 岳福斌;;对经济从无序到有序运行的有益探索——《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评介[J];经济研究;1988年12期
3 刘伟;特殊的宏观经济命题与结构调控目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4 虞关涛;;休谟黄金流动均衡机制[J];国际金融研究;1989年04期
5 陈金良;李瑛;;大学生信用均衡机制及其完善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李向军;对我国利率均衡机制的再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7 李向军;对我国利率均衡机制的再思考——兼对我国利率管制的一种理论解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8 李静;陈蜀宇;田东;;一种网格环境下的动态负载均衡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8年04期
9 杜W,
本文编号:2635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3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