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20:19
【摘要】: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是当前学术界探讨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应该注意到,人道主义的思想观点繁多,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也有着诸多不同的意见。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的人道主义教育也必须是一种科学的人道主义教育。当代大学生有着独立性强、追求自我的特点,作为塑造自身健全人格和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他们对于“人”的关注是之前的大学生们所未能达到的高度。科学的人道主义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中必须始终贯穿人道主义的思想和原则,必须使“以人为本”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但在现实的高校教育中,科学人道主义教育这个本应该是贯穿于教育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被忽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良的影响。本研究从重新认识科学人道主义理论的基础出发,着力整合高校中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内容,探讨和阐释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对高校人道主义教育缺失引起的各种问题的分析与解读,研究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探索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途径。高校教育中应当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比例,通过各种途径,与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道德要求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真正了解人和人的价值,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教育双方的角度而非教师单方面出发进行人道主义教育,从而将大学生自身也作为进行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教育者,并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概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等,并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为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界定和重要性。辨析人道主义、科学人道主义、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概念界定及基本的内容,并分析当前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特点及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为下部分的论述提供认识基础 第三部分为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内容。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性基础性理念,在此基础上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将传统道德教育与人际关系教育融入到以人为本的行为准则中,使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第四部分为当前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从大学生本身和大学教育两方面的角度出发对当前高校中科学人道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剖析和研究。 第五部分为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从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促进科学人道主义教育以提高大学生人道主义理念的树立和正确价值体系的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继武;;乐做学生的“徒弟”[J];班主任;2011年07期

2 赵艳芬;;四方“给力”,让学生爱上学习[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3 王雷;;提供条件 促成参与[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4 翟荣莲;;浅谈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的转变[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年02期

5 符礼科;;教室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1年Z4期

6 袁颖;;如何带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J];教书育人;2011年22期

7 陈洪;;学生评语不妨温柔[J];青少年日记;2006年07期

8 林少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9 许友良;;给孩子犯错的空间[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10 王玲湘;;创设适宜情境 促进学生“生长”[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翎;;浅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培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刘红英;;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几点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古今;高铁臣;;给留守学生一片希望的蓝天[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4 时龙;李荐;;北京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报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朱超顶;;扬长避短,做快乐的学生[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军;;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的最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7 张雅君;;基于学生个性培养的心理学教学模式初探[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顾绍新;刘戍军;;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陈行森;;我看“智慧课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于春华;;新课程中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隋东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N];莱芜日报;2009年

2 李玉萍;浅淡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N];新乡日报;2010年

3 梁山现代高级中学 马保彦;做好学生学习的梯子[N];学知报;2010年

4 陈文 本报记者 李薇薇;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南江县教育局教供站 刘毅;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N];学知报;2010年

6 赣榆县门河中学 孟云;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乐园[N];学知报;2010年

7 樟树第二中学 肖海峰;如何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热情[N];宜春日报;2011年

8 城北小学 蒋惠玉;融入“美”的元素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N];学知报;2011年

9 ;预习深浅几许 重在学生会学[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三都县合江中学 韦玉标;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N];黔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丹莎;师生课堂有效交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伟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无限的认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Anyaegbu Ruphina.U.;论严肃游戏在尼日利亚小学非母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邵思源;一项对中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张月娟;中学生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2002年

9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洁;大学生科学人道主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英;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晓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倪嘉蔚;课堂教学公平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永花;“讲学稿”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仁阳;化学知识的心理表征与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洪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策略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瑞娟;尊重差异、引领发展[D];河南大学;2010年

9 赵慧丽;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比较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陈以璇;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构中学生主体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1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41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