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生存焦虑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7:53
【摘要】:“生存”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不可回避的话题,人不仅生存着,而且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的生存依赖于时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发展状况的现实性,在多元价值论和虚无主义盛行的今天,人们普遍遭遇着信仰危机和意义失落带来的生存不安。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在面对繁重的学业、陌生的人际交往和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中,常常体验着紧张、烦闷、恐惧、空虚和焦虑等各种情绪。近些年发生的大学校园自杀和恶意伤人事件,使得大学生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传统的研究多从心理学和医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大学生的不安心理进行调查和剖析,但是处于由“隐性的焦虑时代”向“显性的焦虑时代”的过渡期,面对命运和死亡、共同价值困境和意义的失落等造成的个体生存焦虑问题,单纯地技术理性俨然已无法解决,而必须从人的生存结构去把握,对于焦虑的本质有清晰的认识,进而找寻应对焦虑的良策,帮助大学生在焦虑的时代中更好地把握个体的生存。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和四个章节的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交代论文选题的缘由、选题意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基本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绪论部分主要是概念界定。西方哲学和心理学学者对“生存焦虑”这一概念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相比之下国内关于“生存焦虑”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笔者主要从西方学者的论述中,对生存焦虑的内涵、类型、特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论述大学生生存焦虑的典型表征。主要从大学生学业、人际交往、社会道德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概括。首先指出在教育工具理性观念的支配下,教育成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功利化的教育使得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短期有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教育却忽视了学生内在精神的成长,这让大学生在追求教育外在目的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和不安。其次阐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不安的表现,主要说明在多元价值社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焦虑。最后讲述,大学生在社会上表现出的冷漠的行为选择,主要受现时代自我保全精神的影响,高尚的道德行为可能给自己带来生命的威胁,这让他们在高尚道德行为和自我保护两种选择中感到不安。第二章论述大学生生存焦虑的影响因素。此章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从教育意义的失落与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两个方面,阐释大学生生存意义的缺失,在学业、人际交往和就业方面的受挫,使得他们很难确立自我认同感,并为此深感焦虑。其次,自由主义的蔓延。自由社会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使他们对未知的冒险和挑战感到焦虑。与此同时,自由所带来的多元价值选择,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为寻求共同的价值诉求局促不安。最后,相对主义的盛行。在理论和实践中,相对主义沦为一种依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标准和规范局面,导致了价值的虚无主义和价值失范,造成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困惑与不安。第三章论述大学生生存焦虑的影响。此章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从教育意义的失落以及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两个方面,尝试了大学生生存意义的缺失,在学业、人际交往和就业方面的受挫,使得他们难以确立自我认同感,并为此深感焦虑。其次,自由主义的蔓延。自由社会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使他们对未知的冒险和挑战感到焦虑。与此同时,自由所带来的的多元价值选择,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为寻求共同的价值观局促不安。最后,相对主义的盛行。在理论和实践中,相对主义沦为一种依据个人意愿自由选择标准和规范局面,导致了价值的虚无主义和价值的失范,造成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困惑与不安。第四章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找寻生命的意义。知道怎么样生存的人,才能好好地活着。大学生应该积极地探寻人生的意义,而且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不应该停留在“沉思”与“冥想”等概念性命题上,而更应该在积极参与生命的实践中去找寻。第二,确立自我同一性。大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生存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第三,培养大学生直面焦虑的勇气。作为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大学生无法逃避这一现状,当焦虑来临时,要有直面焦虑的勇气去坦然接受这一处境,进而消除焦虑带来的困扰。第四,回归古典自由教育。古典教育旨在培养整全人格和卓越人性,引导学生不断去追求真理和善。在多元价值和相对主义蔓延的今天,价值的等级秩序被打破,面对不同价值间的冲突,古典自由教育对于“善”和“卓越德性”的追求能够启示我们如何选择生存。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运全;刘永贤;;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50期

2 吕梦醒;;试论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4年03期

3 罗希明;王仕民;;论现代人的生存焦虑[J];长江论坛;2014年01期

4 滕衍平;;教学意义的迷失及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8期

5 李长伟;;现时代教育精神的理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宋辰婷;;焦虑不安的现代人——由《认同的力量》谈现代人的生存意义再建[J];理论界;2012年10期

7 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8 辛自强;辛素飞;张梅;;1993至2009年大学生焦虑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9 李晓娟;;中日大学生焦虑和双亲依赖的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10 ;英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创新高[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鸿博;自我接纳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顾凡;以赛亚·伯林的多元自由主义思想辨析[D];苏州大学;2016年

3 肖倩颖;浅析海德格尔的沉沦思想[D];吉林大学;2015年

4 魏冬颖;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意义建构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林高财;当代中国社会焦虑现象人学解读[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许晓旭;大学生人际归因、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超;论蒂利希“存在的勇气”[D];清华大学;2012年

8 陈坚;大学生存在焦虑、自我同一性与焦虑、抑郁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裴黎黎;罪恶与悔改[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大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8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48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