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内社会资本与成员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费成;王晓光;;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模型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娄利;;社会资本视角下教师知识共享机制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陈柳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陈迪;;组织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的社会网络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易凌峰;侯英姿;;跨国公司外派的组织学习机制模型:基于逆向知识转移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华;席酉民;;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咨询网络演化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9年04期
7 曹兴;周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绩效评价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李玉峰;;大学生职业搜寻中社会资本的创生与存续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葛道顺;镶嵌、自主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重建[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10 福山 ,张铭 ,周士琳;社会资本与全球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诸大建;;社会资本与社区发展[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秋心;龙长云;;信用——一种社会资本[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宏贵;熊胜绪;;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宏贵;熊胜绪;谢峰;;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张生太;武兆岭;;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刘朝峰;;人情关系“货币化”与社会资本的酿造——以温州为例的考察[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常艳平;;发展政治文明与社会资本治理[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和荣;;社会资本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的运用[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10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曲昌荣;引来社会资本破解住房难[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曹雷;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体车库[N];济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白俊峰 任勇 韩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N];天津日报;2011年
4 周五主持:刘学强(公务员、作家);我们还是拥有社会资本的[N];深圳商报;2003年
5 记者 彭明星 通讯员 谢毅;我省社会资本闻风而动[N];湖北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宋波;社会资本青睐上海“森林”[N];中国花卉报;2003年
7 张淑君;关键在于撬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程伟虹;1.2亿元社会资本撑起放心餐桌[N];江阴日报;2010年
9 童海华;期待社会资本的“鲶鱼”效应[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旭;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正当其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常伟;社会资本对集群内企业跨地域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3 邢小明;新员工社会化、社会资本、组织承诺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5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8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王立生;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丹;城市私营企业主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芳芳;社会资本与契约稳定性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云龙;知识传承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铜安;个体、群体、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小趁;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知识转移过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牧兰;以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牧区开矿过程中的牧民城市化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颜烨;转型中国社会资本生成条件和机制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李丹;体验深度对“企业—顾客”导向型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文静;基于网络动力学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53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