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义利思想对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6:19
【摘要】:大学生作为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重要群体,其义利观的塑造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乎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义利观有着较为理性的认知,但也部分存在知行分离、功利主义思想普遍等问题,亟需加以教育和引导。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育人价值的发掘和运用,孟子作为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义利关系上肯定合乎道义的利益追求,同时要求人们将道义而非利益作为立身行事的首要准则,对后期儒家学派乃至当代人在义利取向和践行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民大众的价值判断。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辩证地分析孟子义利思想,借鉴其有益成分,是新时代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本文以此为基点,探讨孟子义利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意义,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思路、方法、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界定“义”、“利”、“义利观”、“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内涵;梳理并分析了孟子肯定“利”的正当性和坚持“义”的优先性的基本态度·,阐释孟子义利思想对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教育效果和加强大学生自身完善等方面的价值,同时辩证的分析其局限性。第三部分,揭示大学生义利观现状及其成因。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义利观的主流认知是积极正向的,但也存在认知与实践相分离、社会责任感淡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社会功利环境的影响,二是学校、家庭教育力度不足,三是个人道德自律意识薄弱。第四部分,借鉴孟子义利思想的有益精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方向,探讨大学生义利观教育的新路径。主要借用孟子义利思想的精华、内求自省的修养方法、环境育人的主张、集义养气的理论,在完善课程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开展义利观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699282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翔海;;儒家“义利之辨”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月刊;2015年08期
2 朱琳;张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5年02期
3 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12期
4 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5 崔宜明;;孟子义利学说辨正[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6 邓福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及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26期
7 占丽琴;;当代大学生义利观培育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3年33期
8 廖小平;;基于价值观变迁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试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兰婷;李壮凌;;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10 孙梓毓;;德国的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功(教育);2013年04期
,本文编号:2699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69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