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6-18 11:32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转型期所带来的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利益关系等的多样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性地位受到了多种因素带来的强烈冲击,大学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缺失、过于追求自我意识、就业压力的扩大。同时随着社会形势发展和教育环境不断改变,辅导员工作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工作模式存在局限性、工作服务理念不到位、某些专业技术的缺失、工作缺乏人文关怀、工作不稳定、社会经验不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展开。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工作。它通过有组织地服务活动帮助出现问题或陷入困境的个人或群体摆脱困境。在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社工的理念与方法有利于工作顺利进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工作方法都有值得辅导员借鉴之处。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了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并分析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首先,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大学生在大学里要经历两大过程,一是知识化(专业化)的过程,通过教育和实践,学习、掌握人类积累的普遍知识和特定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二是社会化过程,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学习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规范、行为模式等,并内化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具体来说辅导员工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发展指导和大学生事务管理。第二,对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做了简要介绍:社会工作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这一理念根植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对人的尊重,相信人有独特的个性,坚持人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能力。由此引申出社会工作的三个基本理念:助人自助的理念、尊重和平等的理念、服务的理念。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社会工作者为受助者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一般要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法、小组社会工作法和社区社会工作法三大基本方法。第三,分析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结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随之改变,同时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也出现了不适应问题。而在辅导员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缓解以上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可以促使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必要转变,促使其他学生工作提高实效性。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出现了新问题,大学辅导员也存在不适应问题,迫切需要改变工作理念与方法。助人自助的理念要求辅导员的任务是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使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释放出来。在大学生教育中,辅导员要尊奉“尊重与平等”的理念,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设身处地地为大学生着想,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体现教育者的人文关怀。高校学生工作引入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让教师从教育者的角色转化为兼具教育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运用个案工作法,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问题和困难所在,在此基础上,协助大学生个体制定和实施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小组工作法可以在在辅导员工作的某些领域运用,比如入学适应教育、人际关系协调、素质拓展与提高、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危机干预等。高校中的公寓可以看作是一个社区,本文就某一公寓为例谈了社区工作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本文第三部对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进行了评价。辅导员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高校竞争力;当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学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训的力度,辅导员要灵活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辅导员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沟通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719164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2 王铁;;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视角看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科学大众;2008年02期
3 杨楠;;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J];理论与当代;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跃;我国高等院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1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1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