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1:56
【摘要】: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总量逐步攀升,目前已经名列全球第二,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步入增长稳定期,政府也在对社会各产业不断深化改革,增长动力由要素向创新驱动转换,大学生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结构性就业困难”问题愈发突出。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之特点及其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摸清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对策,有助于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对于缓解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绪论部分对选题的背景意义进行论述,并从研究视角与方法、就业观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就业观历史变迁及就业观教育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评述;第二部分对大学生就业观及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不同历史时期下大学生就业观的变迁,着重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主要是扩大就业从依赖经济增速转向依赖产业结构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对既有就业造成长期影响,人口红利衰减对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出迫切要求,技术替代工人趋势日渐明显等四个方面,总结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三部分主要为实证分析,通过对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主的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考察和描述,并通过已毕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与消极表现并对分析发现的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第四部分以高校视角为主提出了就业观教育的针对性引导对策,积极转变高校传统就业观教育观念、推进新常态下就业观教育理论研究、明确就业观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就业观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提升至全员育人层面,并将高校就业观教育与社会、家庭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提出相应对策,积极利用政府营造的良好外部环境、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产学研全方位合作、加强家校沟通与联合培养、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7.38
本文编号:2719196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7.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名菊;;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效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S2期
2 童小琴;;试论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压力与应对措施[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3 钟秋明;刘克利;;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研究综述与前瞻[J];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04期
4 周莹;;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年01期
5 杨东;;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培养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1期
6 吴洪富;;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5期
7 牟艳娟;张晓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董一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就业观[J];理论界;2013年04期
9 高宝岩;;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提升路径[J];中国人才;2013年06期
10 乔鹏;;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719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1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