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4:49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深刻的加快了社会转型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一批新兴技术的发展,给我们造就了虚拟的数字社会空间,开启了数字化时代,生活在现实物理空间的公民拥有了新的身份——数字公民。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如何在数字社会中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在迅猛发展的数字时代,数字公民素养俨然成为了数字时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综合性素养,而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高水平的数字公民素养对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公民素养是信息社会发展形势的基本前提、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当代中国国家政策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如此重要,首要的研究就是探索数字公民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影响因素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数字公民素养的相关理论,也能从实践上为我国的数字公民教育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三个层面构建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代表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法剖析大学生在数字公民素养提升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提升策略。本论文在界定数字公民、数字公民素养等相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文献分析,厘清了数字公民素养的内涵,对目前国内外数字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对目前数字公民素养的测量工具进行了搜集归纳总结,对数字公民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提炼,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框架,确定了个人因素(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学生互联网态度),环境因素(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教师互联网自我效能感、教师互联网焦虑感、学生感知的学校组织支持感),行为因素(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学生社交媒体能力、学生21世纪数字技能)等影响因素,构建了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影响因素模型。本文编制了《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影响因素问卷》(教师卷和学生卷),通过对湖北某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并验证影响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教师和学生个体代表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SWOT分析法剖析大学生在数字公民素养培养与提升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提升策略。综合本文,在全面完成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个人因素层面,大学生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互联网态度与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显著正相关。第二,在环境因素层面,教师的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感知的学校组织支持感与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显著正相关,而教师信息技术使用促进学生交流与学习的情况及教师的互联网焦虑感与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第三,在行为因素层面,大学生的社交媒体能力和21世纪数字技能与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其数字公民素养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提升的几点策略:第一,从个人层面来说,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和互联网态度有利于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提升。第二,从环境层面来说,教师和学校都是作为学生的外部环境。对教师来说,师生是紧密联系的共同体,教师的互联网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能带动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提升。对学校来说,大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生活,学校在信息化水平建设方面的支持也对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有重要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与应用、信息化服务和保障机制的形成等组织上的支持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第三,从行为层面来看,提升大学生的社交媒体能力和21世纪数字技能也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公民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99-C1;G642
【图文】:
为数字中国的发展进程尽绵薄之力,这是本研宄的终极目标。逡逑1.2.2研究内容逡逑本研宄的总体研宄内容与逻辑结构如图1-1所示。本研宄将在数字公民素养基本理论研逡逑宄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调研对象代表,逡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最后采用SWOT分析法提出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提升策略。逡逑I逦1逡逑I邋逦邋邋邋I逡逑!逦教字公民索养i赍吾芙蘿r民*于社^^理论as’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逡逑!邋念、内》与构成要逦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逦学M字公民紊养影病!逡逑案分析逦B现坑W九逦影响因素棋型建构逦因素棋¥实证研宄逦;逡逑!邋 ̄ ̄!邋^逦 ̄ ̄f邋 ̄
]3Y崮OCTORALP模桑樱樱牛遥裕粒裕桑希危]3?1.4.2技术路线逡逑本研宄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理论研宄、模型构建、实证研宄、策略研宄逡逑四个大步骤。首先开展数字公民素养内涵与外延研[偅迩迨止袼匮母拍睢⒛诤妥殄义铣梢兀约笆止袼匮逃难绣诚肿矗游南追治鲋姓业较喙乇淞俊H缓螅陨缁崛襄义现砺畚。痈鋈恕⒒肪场⑿形热霾忝婀菇ù笱止袼匮跋煲蛩啬P停㈠义贤ü抵ぱ绣撤治龃笱止袼匮跋煲蛩亍T谏鲜鲅绣郴∩希詈蟛捎茫樱祝希苑皱义衔龇ń岷戏锰钙饰龃笱谑止袼匮嘌胩嵘讨忻媪俚挠攀啤⒘邮啤⒒龊屯玻义洗佣岢隹蒲А⒂行У拇笱止袼匮嵘呗浴e义希伞濉巍逡诲濉逡诲濉濉逡诲濉濉巍巍濉巍危卞义希″危∈止袼匮拍睢ⅲ笔止袼匮逃郑危殄危″危螊
本文编号:274378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99-C1;G642
【图文】:
为数字中国的发展进程尽绵薄之力,这是本研宄的终极目标。逡逑1.2.2研究内容逡逑本研宄的总体研宄内容与逻辑结构如图1-1所示。本研宄将在数字公民素养基本理论研逡逑宄的基础上,探索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调研对象代表,逡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最后采用SWOT分析法提出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提升策略。逡逑I逦1逡逑I邋逦邋邋邋I逡逑!逦教字公民索养i赍吾芙蘿r民*于社^^理论as’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逡逑!邋念、内》与构成要逦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逦学M字公民紊养影病!逡逑案分析逦B现坑W九逦影响因素棋型建构逦因素棋¥实证研宄逦;逡逑!邋 ̄ ̄!邋^逦 ̄ ̄f邋 ̄
]3Y崮OCTORALP模桑樱樱牛遥裕粒裕桑希危]3?1.4.2技术路线逡逑本研宄的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理论研宄、模型构建、实证研宄、策略研宄逡逑四个大步骤。首先开展数字公民素养内涵与外延研[偅迩迨止袼匮母拍睢⒛诤妥殄义铣梢兀约笆止袼匮逃难绣诚肿矗游南追治鲋姓业较喙乇淞俊H缓螅陨缁崛襄义现砺畚。痈鋈恕⒒肪场⑿形热霾忝婀菇ù笱止袼匮跋煲蛩啬P停㈠义贤ü抵ぱ绣撤治龃笱止袼匮跋煲蛩亍T谏鲜鲅绣郴∩希詈蟛捎茫樱祝希苑皱义衔龇ń岷戏锰钙饰龃笱谑止袼匮嘌胩嵘讨忻媪俚挠攀啤⒘邮啤⒒龊屯玻义洗佣岢隹蒲А⒂行У拇笱止袼匮嵘呗浴e义希伞濉巍逡诲濉逡诲濉濉逡诲濉濉巍巍濉巍危卞义希″危∈止袼匮拍睢ⅲ笔止袼匮逃郑危殄危″危螊
本文编号:2743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4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