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wer的研究生协作学习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22:03
【摘要】:在知识与人才经济时代和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如何快速地捕捉并理解他人观点与信息是高效学习与工作的基础,学习者需要具备高效的协作与社交能力。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从理论上看,协作学习能够使研究生快速地提高知识储备。然而当前研究生的协作学习活动普遍流于形式,忽视了协作学习组中的有效与深度交流和职责明确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借助Tower协作平台,创建协作学习环境、进行协作学习活动、获取协作交互数据与协作组学习成果,并进行反馈。Tower平台为研究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进行提供了便捷的协作学习环境。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研究生协作学习的相关情况和已有的网络平台在协作学习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分析,将Tower平台的功能与协作学习各环节和各个要素相整合,进行协作学习流程与干预设计,着重关注各个协作组的讨论与评价数据、文档编辑数据、任务完成时间数据。其次,在进行协作学习组分组时,主要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确定组长及协作组成员结构,综合分析年级、学术水平等因素进行微调。之后,通过问卷分析法对协作学习主题与内容的确定提供依据,进而确定协作组学习任务,在Tower平台上进行为期2周的协作学习实践,在此过程中组长与教师进行组织与监督管理。最后,获取Tower平台的交互评价数据,分析协作组的交流积极性、信息流通效果、凝聚力等活跃情况,以及协作组内核心成员的相关分析;通过Tower记录的讨论、评价、在线文本编辑、Tower端口等数据分析协作组协作习惯;通过问卷调查,探索研究生对于Tower平台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态度。研究结论表明,Tower支持的研究生协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协作组的交流积极性与团队凝聚力,明确的职责分工有效的防止了搭便车的现象,Tower能够有效的支持研究生的协作学习。希望通过本研究,探索在Tower协作平台下进行研究生协作学习活动的可行性,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协作学习氛围,有效的支持研究生的协作学习。以期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G434
【图文】:
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活动理论起源于哲学,理论认为态联系的系统,是学和做的和谐统一,是具有实际情况的统动作为分析单元,活动系统包含主体、客体、共同体、工]。整个活动的系统可以理解为两个部分,主体、客体和团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所构成的联结系统,两个部分相互的特点,提出工具、规则和分工是构成网络学情境的关键入分析发现,活动理论在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上注重主体,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基于 Tower 的协本研究的启示是,在设计与评价协作学习活动时要考虑个重视活动中的工具应用,本研究中的工具主要是指 Tower
图 3-1 基于 Tower 的协作学习活动流程图1.协作学习组的组建协作学习组的组建是实验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实验对象的确定、对 Tower 平台的功能操作培训、实验对象在协作团队内的人际关系网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研分析、确定协作学习组的组长与成员构成。依据问卷中对实验对象进行的人际关系网分析,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协作团队内的意见领袖作为组长,依据与组长的关联确定协作学习组的成员构成,综合考虑研究方向、年级、工具使用倾向、协作意识现状等因素进行微调。构建积极的小组协作学习环境,保证协作组成员间的协作交流、相互依赖与信任,促进协作学习组和组内个体的共同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对象进行 Tower 平台的功能与操作的培训,提供操作手册、视频与 ppt。学习者在注册 Tower 平台后,教师对其进行邀请加入协作学习团队,使用 Tower平台中的团队管理功能进行分组与设置组长,对各个协作组内的成员权限进行设置。2.确定协作学习目标在完成协作学习组的组建后,对实验对象的基于文献研究法的学习需求和协作学习
可以清晰地发现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是否顺利、是否走了弯路。如果学生在协作学习程中遇到问题,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并@教师。如果协作小组的进度明显落后,需要考是否遇到困难,需要额外辅导。2.活动反馈设计Tower 平台有任务检查项功能(如图 3-9 所示),在进行任务分配后制定检查任务定人和时间,跟进项目进度,向组内成员及时反馈项目进度。同时,协作组成员在在协作文档中进行学习报告时,通过查看其他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与讨论,以此作为活的反馈。
本文编号:2755547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G434
【图文】:
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活动理论起源于哲学,理论认为态联系的系统,是学和做的和谐统一,是具有实际情况的统动作为分析单元,活动系统包含主体、客体、共同体、工]。整个活动的系统可以理解为两个部分,主体、客体和团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所构成的联结系统,两个部分相互的特点,提出工具、规则和分工是构成网络学情境的关键入分析发现,活动理论在具体的学习活动设计上注重主体,在个体与共同体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基于 Tower 的协本研究的启示是,在设计与评价协作学习活动时要考虑个重视活动中的工具应用,本研究中的工具主要是指 Tower
图 3-1 基于 Tower 的协作学习活动流程图1.协作学习组的组建协作学习组的组建是实验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实验对象的确定、对 Tower 平台的功能操作培训、实验对象在协作团队内的人际关系网调查问卷的设计及调研分析、确定协作学习组的组长与成员构成。依据问卷中对实验对象进行的人际关系网分析,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协作团队内的意见领袖作为组长,依据与组长的关联确定协作学习组的成员构成,综合考虑研究方向、年级、工具使用倾向、协作意识现状等因素进行微调。构建积极的小组协作学习环境,保证协作组成员间的协作交流、相互依赖与信任,促进协作学习组和组内个体的共同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对象进行 Tower 平台的功能与操作的培训,提供操作手册、视频与 ppt。学习者在注册 Tower 平台后,教师对其进行邀请加入协作学习团队,使用 Tower平台中的团队管理功能进行分组与设置组长,对各个协作组内的成员权限进行设置。2.确定协作学习目标在完成协作学习组的组建后,对实验对象的基于文献研究法的学习需求和协作学习
可以清晰地发现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是否顺利、是否走了弯路。如果学生在协作学习程中遇到问题,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并@教师。如果协作小组的进度明显落后,需要考是否遇到困难,需要额外辅导。2.活动反馈设计Tower 平台有任务检查项功能(如图 3-9 所示),在进行任务分配后制定检查任务定人和时间,跟进项目进度,向组内成员及时反馈项目进度。同时,协作组成员在在协作文档中进行学习报告时,通过查看其他成员的成果进行评价与讨论,以此作为活的反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红;雷体南;;基于Moodle平台的协作学习过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14期
2 余亮;黄荣怀;;活动理论视角下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J];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01期
3 潘芳;仲伟俊;;E-Learning协作学习中的分组问题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年01期
4 王晓玲;;微信与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5 郑燕林;柳海民;;论网络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的印象管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6 余亮;黄荣怀;;协作学习活动结构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5期
7 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2期
8 魏顺平;;技术支持的文献研究法:数字化教育研究的一个尝试[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6期
9 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02期
10 衷克定;李楠;;基于感知理论的协作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55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5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