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考招生诈骗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6:03
【摘要】:近年来,高考招生诈骗现象频频闯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对高考体系的运作、高校公信力的经营和社会诚信环境的建设都有着极大的危害。本研究拟通过高考招生诈骗问题的学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依据这一研究目标本研究大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高考招生诈骗现象的概述。主要包括高考招生诈骗的概念界定、表现形式与类别的划分以及相关数据的呈现。文中指出“诈骗”和“欺诈”是有本质区别的,高考招生中出现的这一现象应被称为“诈骗”。高考招生诈骗主要分为内部型和外部型两类。 第二部分是高考招生诈骗的实证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从调查对象对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信任情况、对高考招生诈骗的了解情况及高考招生诈骗对受骗者的影响几个方面了解与高考招生诈骗相关的实际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着普遍不信任;对于高考招生诈骗现象人们还不是很了解;且高考招生诈骗给受骗者家庭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第三部分是高考招生诈骗的成因解析。主要从诈骗者角度、受骗者角度及考试制度层面分析高考招生诈骗问题产生的缘由。就诈骗者而言,其实施诈骗的原因主要是诈骗行为高额利润的诱惑;就受骗者而言,其之所以受骗是因为家长存在侥幸心理和对“潜规则”的迷信;在高考制度方面,高校招生信息不对称,失范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都为高考招生诈骗提供了条件。 第四部分是高考招生诈骗的防治策略。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从招生诈骗相关主体和考试制度两方面提出了如下一些防治策略:家长去除侥幸心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司法及相关机关加大处罚力度;重塑高校公信力;建立和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健全高考招生工作监督体制;提高招生工作人员素质修养。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赋桂,李罡;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比较的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吴向明;;美国高校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3 刘海峰;;高考并非万恶之源[J];北京文学;2006年01期

4 肖俊茹;;信息不对称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招生欺诈现象[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林武萍;吴静;吕俊林;;我国高考招生诚信危机分析与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长乐;;对于高考现象的哲学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柯学东;;吉林3700万元高考招生诈骗案内幕[J];法治与社会;2007年11期

8 韦耀波;谭智雄;;论高校招生中的行为失范[J];高教论坛;2006年01期

9 赵银生;;高考改革应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05期

10 石艳;;“共同生存”何以可能?——教育场域中信任问题的社会学审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邹卓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饶峗;论诈骗犯罪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D];湘潭大学;2010年

2 欧颖;我国当前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水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曾近荣;当前高考制度批评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建军;诈骗罪的司法认定[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9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59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