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合肥地区高等学校社会舆情的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09:5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加大,获取信息的手段日趋多样化,获取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表达个人意见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增强,人们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升温发酵而形成舆情的频率呈上升态势,因此如何应对社会舆情事件便逐渐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问题。其中,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密集,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社会舆情的关注度普遍较高,社会舆情事件也极易在高等学校中引起连锁反映,产生消极不良影响,对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和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研究社会舆情对高等学校的影响,探讨高等学校应对社会舆情的原则、思路和具体措施,在如今的信息网络化时代非常必要。本文以合肥地区部分高等学校为例,结合社会舆情在当下多源数据时代的传播过程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侧重于从学生管理的角度,以学生为应对主体,对高等学校应对社会舆情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等学术文献数据库以及百度搜索引擎等,查阅目前高等学校应对社会舆情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收集有关论文、著作、文件、报告、数据等,查阅近年的中国社会舆情报告,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对合肥地区的部分高等学校学生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全方位了解合肥地区高等学校应对社会舆情的实际情况,针对调查问卷所反馈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指出应当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引之下,根据合肥地区的地域性特征、高等学校学生自身的群体特征同时结合舆情传播的规律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持久长效的引导,以达到从“维稳”到“促和”的管理目的。应当充分利用合肥作为“科教名城”的科技资源优势,将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建立高等学校应对舆情的管理机制中去,重视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反馈工作,重视舆情发生之前的预警工作,重视高等学校舆情工作队伍的建设,提升高等学校全体人员的媒介素养,将自率与他律融合起来,共同着力于建设健康、积极的高等学校信息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9.2
【图文】:

舆情,检索结果,软约束


逦2C18逡逑图1-2邋2007?2018年我国高等学校舆情研宄情况图(CNKI检索结果)逡逑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我国关于高等学校舆情的研宄情况如图1-2所示,逡逑文献总数为14篇,其中在2016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之后出现小幅下滑之后又重逡逑新出现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学者们对高等学校舆情问题的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逡逑的关键词是“网络舆情”,而其中氋等学校应对舆情的相关研宄却不够深入,如逡逑张伟认为:“规章和规范是一种‘硬约束’,也是高等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但同逡逑时也要注重发挥f软约束’在舆情引导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软约束’规制出大逡逑学生群体普遍认可的价值体系与是非标准,让规章规范的核心要义潜移默化地在逡逑大学生心中留下印记”?;张瑜则认为:“‘软约束’要在文化建设与氛围培育中逡逑形成

舆情,关键词


了解学生心声、促进工作改进、化解各类矛盾的重要手段”邋?。由此可见,学者逡逑们在高等学校对社会舆情的治理机制等方面的研宄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研逡逑究缺少系统性、深入性和具体性,可操作性不强(如图1-3)所示,而这些即可逡逑成为今后高等学校应对社会舆情研宄的重要方向。逡逑栙?n高馈r毅?矢赖,岕《?灥普~枮到蠐"逡逑:2>5-逡逑。逡逑彟衡逦/^逦邋'邋..逡逑\逡逑\邋y3逡逑°逦2K9逦*逦2010逦!逦20U逦'逦2012逦'逦2013逦'逦2W4逦'逦2^1逦'邋ZD16邋'逦2017逦1逦2018逦'逡逑图1-3我国高等学校舆情研宄中的关键词比对逡逑1.邋2.邋2国外研宄现状逡逑国外学者们对舆情的相关研宄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一些专著中,这些都为逡逑我国学者对舆情进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逡逑中文“舆情”对应的英语是“Public邋Opinion”,还可以翻译成民意、舆论,逡逑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逡逑西方学者们的研宄主要围绕着民情和民意的内容和引导而开展,比较侧重对舆情逡逑引导的实证研究。舆情引导,最早其实是传播学的一个研究领域,1922年美国逡逑著名传播学者沃尔特?李普曼的代表作《公众舆论》被看作是西方理论界对公众逡逑舆论研宄的开山之作,书中对“公众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分析:“舆论所面逡逑对的是一些迂回曲折、看不见摸不着而令人困惑的事实,而且根本不可能一目了逡逑然

香农,传播模型


获知舆情本身也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因此舆情的传播过程可以套用信息论逡逑的创始人香农1949年在他与韦弗合著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所提出的“香农逡逑一韦弗传播模型”(见图3—1)。逡逑干扰逡逑信源邋一?编码邋一^?信道邋一 ̄*邋译码邋逦?信宿逡逑反馈逡逑图3-1香农一韦弗传播模型逡逑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从发出开始等量地传递逡逑到接收地,中间会受到“噪声”的干扰,这里的噪声主要指的就是信息传递过程逡逑中受到所处的环境的影响,比如网络大V的推波助澜、“沉默的螺旋”下所发出逡逑的“一边倒”声音……同时,舆情信息并不是被信宿接收到就结束的,后面还会逡逑产生一个“反馈”的环节。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的普及率非常高,人们的话语逡逑权意识早已被唤醒,大家习惯于通过便利的新媒体发表意见、参与讨论,氋等学逡逑校的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接触面较广、文化层次较高且年轻气盛,意识形态比较逡逑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鼓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霞;孟建芳;宋嘉欣;;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舆情治理选择——基于爆炸渗流理论[J];情报科学;2019年03期

2 杨俊斌;曹敏;贾王晶;;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管控及预防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年09期

3 喻国明;;当前社会舆情场:结构性特点及演进趋势[J];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05期

4 李彪;;中国社会舆情的新特点与新变化[J];新闻前哨;2017年09期

5 李小娜;;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监测的转变和发展[J];青年记者;2015年11期

6 卢梅春;;社会舆情危机中的地方政府应对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李梅;张毅;陈瑞学;;面向决策支持的社会舆情大数据服务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5年09期

8 高毅芸;张凡;黄俊敏;傅莉玲;;全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对社会舆情的对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年23期

9 柯文;;《当代社会舆情理论与舆情机制研究》出版[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01期

10 柯文;;《当代社会舆情理论与舆情机制研究》出版[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萌;;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引导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2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社会舆情报告之三:城乡居民的幸福感[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梁昕;;社会科学中的“分子”级研究方法——评《社会舆情的网络分析方法与建模仿真》[A];实证社会科学(第三卷)[C];2017年

4 朱敬婷;;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5 许正林;;转型期重大突发事件形成态势与社会舆情演化规律透析[A];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16年度)[C];2016年

6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春华;;陕西网络“民生”热点发生机制与态势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王延隆;;名微博舆情调查及其对浙江青年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微博的调研[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9 郝文江;马晓明;武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10 胡瑞年;刘宏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华新;因为爱,所以同道共谋[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彭梅蕾 杨思明;社会舆情的“传声筒”[N];科学时报;2010年

3 西安市社科院课题组 执笔人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市社科院副院长、博士 高东新 市社科院研究员 杨晖 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杜雁平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 江波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谢雨锋;西商大会引爆“西引力”[N];西安日报;2017年

4 汤凌冰;大数据与创新社会舆情管理[N];光明日报;2015年

5 曹丽辉;在新媒体形势下把握社会舆情[N];检察日报;2013年

6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冯霞;科学认识和有效应对社会舆情[N];人民日报;2012年

7 冯霞;引导社会舆情健康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8 记者 刘守序;社会舆情管窥[N];金融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学博;进一步提高社会舆情管理能力[N];人民日报;2011年

10 谭同江;公司荣获共和国60年 最具影响力品牌60强[N];国家电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包红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王灵芝;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聂智;论虚拟社会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D];中南大学;2013年

4 赵扬;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春波;舆论引导论[D];武汉大学;2013年

6 胡青青;网络热词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海珍;“她视角”下的社会舆情与公共空间建构[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瑾昭;合肥地区高等学校社会舆情的应对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3 邓天之;省会城市突发事件社会舆情应对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4 刘雅林;浅析社会舆情对司法审判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5 刘保位;中国共产党社会舆情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赖萌;大数据时代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引导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7 王春宇;我国群体性事件舆情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李昕;当代中国网络舆情及其政府应对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毛大军;大数据在宁夏舆情管理中的创新实践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10 刘旭彤;双微传播舆情反转现象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7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777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