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2:58
【摘要】: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工作。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工作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情境。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目标。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当前学术界和高校学生工作一线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围绕着高校学生工作,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停留在表层概念引入,缺少对其构成架构、形成机理的核心研究。虽然部分学者源于国家相关文件,就某些工作的要求与标准提出相应的学生工作能力;或源于某一学生工作的热点现象提出相应的学生工作能力,但均不够系统化,全面化。由于未深入开展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无法形成有效的学生工作能力提升对策,更缺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高校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的研究成果。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研究势在必行,要重点加强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并结合知识管理理论探索知识和能力的互动关系,及相应的学生工作能力提升对策。本研究从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与知识管理对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视角探讨高校学生工作能力,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1)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概念及维度划分,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多维结构模型;(2)研究了学生工作中的知识及知识的转化过程,以及学生工作中的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学生工作知识与能力的互动模型;(3)研究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中的职业化能力、专业化能力、知识化能力的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分别探索了基于知识的高校学生工作的职业化能力、专业化能力及知识化能力的提升对策。具体而言,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五方面:(1)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建立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多维结构模型。解析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内涵,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聚合为职业化能力、专业化能力和知识化能力。划分了学生工作战略管理能力、组织架构能力、规范评价能力为职业化能力子维度,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为专业化能力子维度。知识库构建能力、知识协同能力、智能决策能力为知识化能力子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多维结构模型。(2)论证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体系及其与能力的互动关系,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知识和能力互动模型。本研究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知识的概念,并深入研究了学生工作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探索其通过社会化、外化、整合化、内化而不断转化的过程。构建了高校学生工作知识与能力的互动模型,经实证研究,学生工作知识的转化对学生工作能力的部分维度有提升作用。(3)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职业化能力的形成机理,从学生工作战略管理能力、组织架构能力、规范评价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提升对策。论证了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各个子能力的概念、作用及其形成机理,并整合论述了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整体形成机理,在高端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在中端以组织架构为骨架,在低端以规范评价作支撑。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基于知识的学生工作职业化能力的提升对策。(4)探讨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能力的形成机理,从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探讨了各自的概念及形成机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其中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是基础,学生工作组织学习能力是途径,学生工作知识创新能力是目标。论述了学生工作中知识对学生工作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构建学生工作学习型组织,以及通过知识学习与知识整合提升知识创新能力等提升对策。(5)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化能力的形成机理,就学生工作知识化能力的各个维度提出能力提升对策。分别论述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库构建能力、知识协同能力、智能决策能力的各自概念、作用及形成机理,探索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知识化能力的形成机理,并指出了三个子能力的递进关系。在学生工作知识库的基础上,探索学生工作知识协同平台和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图文】:

过程图,知识转移,过程图


在转移知识前,必须经过取得的过程;组织或个人可W通过从过的经验取得、从工作中取得、自外界向别人化得、从个人取得新知识,由不断地搜过程中取得组织或个人所需的知识。逡逑②知识沟通。在知识取得时,组织必须先建立沟通的机制,才能有效的转移知识;逡逑沟通的方式可通过书面文件或语言方式,使知识能有效的转移。逡逑⑨知识应用。转移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去应用知识,并进一步鼓励姐织成员断的学习新知识。逡逑④知识接受。知识转移在接受的阶段,表现在组织中领导者广泛地讨论与交流知,而下层就较少参与;在这个阶段,组织成员已接受新知识但是尚未运到吸收的面,知识的转移必须进行到同化阶段才能完整地吸收新知识。逡逑⑤知识同化。同化是知识转移的关键。组织通过知识转移的过程,将转移进来的逡逑知识转变为组织的规则,并改变组织的日常工作。逡逑(2)知识储存。Bonora和Revang邋(1991)针对组织知识储存发展了两个维度:逡逑"知识储存方式"与"知识的协调程度",是组织自外部取得所需的知识之后,将知逡逑巧整理及储存成规范化的形式或符号,W利组织知识的再使用。逡逑

模型图,知识转移,模型,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博去学位论文逡逑G化ert和Gord巧-Hayes邋(1996)提出知识转移的五阶段模式,如图2.1所示。逡逑知巧化巧一>邋知巧沟通-今邋:^:3巧应问一>邋知巧接受一>邋知巧同化逡逑^邋^邋^邋^逡逑知巧转巧逡逑图2.邋1知识转移的过程图逡逑①

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研究,数量变化


3.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相关研究主题逡逑进一步阅读及分析处理,经过去重,及按照重点刊物,引用率高的排序查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逡逑(1)高校学生工作能力的思想与概念导入研究。高校学生工作迫切需要提高科水平,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因而部分学者将提高能力作为提高科学化水平的支d悾蛹父瞿芰ξ冉刑剿鳌H缟挛髑嗄曛耙笛г盒砬炝郑ǎ玻埃埃福┑摹抖愿呱枷虢逃葱履芰Φ乃伎肌罚ü剿餍滦问葡麓笱枷胝谓逃男绿

本文编号:280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0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