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20: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教育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尤其离不开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在21世纪,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被知识经济深刻地改变,科学技术发展提升与否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否的重要要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伴随着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增加,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投入,一定会大大促进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技术资本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知识生产、知识扩散和知识应用,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教育、培训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费用的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情况。因此,完全可以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受经济和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云南省的高等教育历经五六十年的稳步发展,教育的层次、类型和规模都发生的巨大变化,上世纪70年代,云南省高等教育就出现了函授和夜大等形式。80年代后逐步出现了函授学院、管理干部学院、职工大学、电视大学、农民高校等成人高等教育为主要高等教育形式。这些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不断发展,对云南省高等教育的生源结构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云南省处于我国西部边远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比较差,虽然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规模和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升到20.02%,但是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与公民对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是云南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动力。我国目前正在推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云南的高等教育与沿海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对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与全国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一些指标甚至落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生源数量的变动,高校生源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只是高等院校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各类高等院校之间的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竞争,也不仅仅是同类院校同档次院校的竞争。 大众化是当今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标志的重要指标,按照马丁·特罗的“三阶段”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须达到15%以上才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是在20世纪40年代。15%的毛入学率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低标准。 云南对教育投资的力度还不够,存在区域教育水平不高、教育质量差、教育规模小等问题,这些相关指数分别占在全国的24位、27位和28位,可见云南省对教育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科教兴滇”就是把提高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作为工作重心,最终实现云南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教育和科技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云南省的高等教育,不仅要有数的提高还要有质的飞跃,要在结构、科类、规模、效益和质量等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云南省的“科教兴滇”发展战略。 所以,讨论分析当前云南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现状以及影响生源变动的因素,同全国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的对比分析,对解决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矛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回顾参考和对云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生源变动趋势现状的分析,客观详实的统计数据及个人的实地查询,运用统计对比的方法,较全面地分析探讨了影响了云南普通高等教育生源波动的因素。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数据与全国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研究,本文立足云南省高等教育,紧密结合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证调研,对云南省教育结构体系的学科门类、办学层次、院校布局以及教育规模进行调查分析,对几项代表的指标进行了测评。对云南省的人口、科技、经济情况以及高等教育基础等做了综合分析,根据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历史情况,对影响高等教育的社会因素以及与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最终探索并构建了符合云南高等教育实际状况的指标体系。高校在校生增长率和毛入学率直接体现着生源的变动,是生源变动情况的关键指标。本文以高校在校生增长率和毛入学率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反映生源变动趋势,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是GDP增长率来反映经济增长,在校生增长率指标来反映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情况。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扩招和毛入学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以说明云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生源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通过对国内外一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一些研究借鉴分析,从云南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入手,对云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的生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发现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经济增长的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经济状况对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影响作用是很明显的。并在分析影响云南高等教育生源波动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的现状,揭示了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因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质和量实现的对策。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前进;;毕业生就业状况与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2 黄勇;;谈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3 徐健;;江苏“十二五”高中阶段教育生源状况及中职教育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年21期

4 乔磊;;浅谈民办教育环境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5 张玉萍;;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办学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6 崔春;;人文教育与高职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徐金寿;赵凌;;招生问题:高职教育发展的窘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8 王丽慧;;对工程硕士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9 李克良;;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初中“择校”问题的根本[J];教师;2011年22期

10 盘长丽;;以创新谋出路——论广西中职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庆玮;王余宝;荆莹;;研究求学心理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生源质量[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2 崔凤芝;徐英岚;冯小元;李景琳;;高职不同生源与化学成绩相关性分析及对策研究[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3 潘昆峰;;区域内高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的调查研究及动力学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武毅英;郑晖阁;;闽台高教资源互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万燕生;;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世雄;;中职学校的生源问题及对策[A];建国60年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0年

7 张文;;对MTI学生实习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想法[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胡勤高;;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在培养上的不足及改进途径[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查峥嵘;;生源异动情况统计分析报告[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艳;韩旭;陈轩;;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分析[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湖源;22次违规不误上市进程 碧生源冲刺港交所挂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中国海洋大学 胡乐乐;生源荒之狼真的来了吗[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农大的农村生源为何也在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丁永勋;农大的农村生源为何也在减[N];团结报;2011年

5 记者 王晶;生源逐年减少,高校压力增大[N];湖北日报;2010年

6 董洪亮;生源减少的挑战与契机[N];人民日报;2011年

7 赵新芳;由“挖生源”几次被打想到的(四)[N];中国教师报;2011年

8 熊丙奇;以改革应对生源下降的挑战[N];联合时报;2011年

9 韩哲;哥抢的不是生源……[N];北京商报;2011年

10 记者 陈灏 王海鹰;山东专科招生:生源缺口逾4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傅們;两种苔藓植物和药用植物刺齿枝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邸鹏;丹参酚酸类成分生源途径的探索及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祖庆;云南省高等教育生源变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查文静;可持续发展教育视野下云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王志学;农村与城市生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青山;云南省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廉继梅;生源缩减条件下城市小学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春艳;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对学校发展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沐红英;浦东新区电大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8 杨良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翟艳普;新形势下郑州LG专修学院竞争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朱金红;福州市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教师生源性职业倦怠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7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17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6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