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中的师生互动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9-21 18:09
跨学科科研团队是当前高校实施科研的重要载体,理想的师生互动机制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调整和运用新知识、新方法,增强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技能;良性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也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有助于他们建立研究的主人意识与团队归属感,增强参与团体科研的积极性。然而,当前大量关于科研团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科研团队的宏观管理和外部发展条件的构建,较少关注团队内部环境和团队成员的个体成长。本研究借鉴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对当前高校科研团队师生互动机制现状的调查,以期揭示科研团队师生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为高校科研团队的发展提供理性思考。 笔者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案例调查与分析,从团队领导风格和学生成长模式两个角度考察科研团队中师生互动机制。根据团队领袖的行为方式与效果,团队领导风格可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权威型和忽视型四种。由于科研团队发展的阶段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现实中科研团队的领导风格往往是几种不同类型的综合体,对此在两个案例分析中有较为具体的呈现。学生成长模式受到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信仰追求、价值理念等主体因素以及团队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体上亦可分为四种:合作成长型、世俗功利型、冷漠疏离型以及矛盾对立型。 研究发展科研团队中的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受到个体及群体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层面的因素侧重于个体主观因素与行为关系的维度,包括介入技能、学术辅导、情感支持、社会互动机会以及社交活动五个方面;群体层面的因素侧重于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维度,包括物质保障和文化氛围两个方面。成功的高校科研团队在此两方面都显示出若干共同特征,包括明确的团队目标,合理的成员构成,持续改进与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密切、平等沟通、相互信任的师生互动机制等等。 最后,本文提出建立理想师生互动机制的若干建议。随着高校科研团队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学术环境的日益改善,科研团队应该逐步向学习共同体转变;通过构建师生的共同愿景,完善以相互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对话”机制,促进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建设,形成创新导向、互助合作意识以及公平竞争传统的团队和谐文化氛围,增强科研团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4
【部分图文】:
陈春花、杨映珊(2002)认为团队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过程,因此科研团队领导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生命周期中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有效领导模式是指导式、支持式和目标驭动式”,如图3一1。图3一1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内的领导模式1从科研团队的形成期到发展期再到成熟期,团队领导的主导力与控制力逐渐减弱,在整个过程中同时关注人和任务两大因素,但是团队形成初期更偏向于科研任务导向—团队领导负责指导团体成员对团队的目的、工作方式达成共识;
李晨光等(2003)则将科研团队的发展期进一步细化为凝聚期与激化期,与科研团队形成期、凝聚期、激化期和收割期对应着的有效领导模式分别是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34,见图3一2。这种分类方式主要考虑了权力的使用,通过团队领导对成员行为的控制程度来区分不同的领导方式。命令式的领导是指由领导者对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分类,并告知人们做什么、如何做、何时以及到何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务。说服式的领导对团队成员既提供指导,又提供支持。参与式的领导对团队成员极少进行命令,而是与其共同进行决策。授权式的领导对团队成员几乎不提供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成员自主做好工作。图3一2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内的领导模式2以上研究显然更注重团队作为整体的发展,视角相对宏观和长期,陈春花等对团队发展阶段的观点,以科研任务、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发展的时间属性三个因素为维度构建了团队成长与发展的立体坐标
同于传统学习理论最核心的本质所在37。他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将环境因素、行为以及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三者的关系如图2一1所示:P之.丛图2一1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Bandura,1994,P62)。图中B代表行为,P代表人的主体因素,E代表环境,箭头代表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三者之间相对的交互影响力及其交互作用模式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不同的个体或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三个交互作用的因素之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是指
本文编号:2823823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G644
【部分图文】:
陈春花、杨映珊(2002)认为团队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过程,因此科研团队领导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生命周期中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有效领导模式是指导式、支持式和目标驭动式”,如图3一1。图3一1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内的领导模式1从科研团队的形成期到发展期再到成熟期,团队领导的主导力与控制力逐渐减弱,在整个过程中同时关注人和任务两大因素,但是团队形成初期更偏向于科研任务导向—团队领导负责指导团体成员对团队的目的、工作方式达成共识;
李晨光等(2003)则将科研团队的发展期进一步细化为凝聚期与激化期,与科研团队形成期、凝聚期、激化期和收割期对应着的有效领导模式分别是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34,见图3一2。这种分类方式主要考虑了权力的使用,通过团队领导对成员行为的控制程度来区分不同的领导方式。命令式的领导是指由领导者对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分类,并告知人们做什么、如何做、何时以及到何地去完成不同的任务。说服式的领导对团队成员既提供指导,又提供支持。参与式的领导对团队成员极少进行命令,而是与其共同进行决策。授权式的领导对团队成员几乎不提供指导或支持,通过授权鼓励成员自主做好工作。图3一2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内的领导模式2以上研究显然更注重团队作为整体的发展,视角相对宏观和长期,陈春花等对团队发展阶段的观点,以科研任务、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发展的时间属性三个因素为维度构建了团队成长与发展的立体坐标
同于传统学习理论最核心的本质所在37。他提出的三元交互决定论,将环境因素、行为以及个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三者的关系如图2一1所示:P之.丛图2一1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Bandura,1994,P62)。图中B代表行为,P代表人的主体因素,E代表环境,箭头代表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三者之间相对的交互影响力及其交互作用模式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不同的个体或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三个交互作用的因素之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是指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美;跨学科团队科研中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3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2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