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代际伦理视角下大学生子职知觉、子职实践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5:27
   孝伦理作为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根本,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顺、孝敬、孝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处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为人子女的本分增添了新的内容。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出台了《家庭教育法》,明确规定子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突显出子职、子职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老年人口过多,政府不能承担全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因此,未来我国老年人的养老依旧以家庭养老为主,子女是家庭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当代大学生出生在全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国家规定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子女,少子化的现象导致子女供养父母的压力增大。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实现经济独立,真正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大学生关于为人子女本分的知觉及实践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家庭养老的状况。那么当代大学生是如何认识并履行为人子女的本分呢?就文献分析看来,已有文献大多来源于我国台湾地区,大陆地区的相关研究还很稀少且多以理论研究为主。本研究参考已有文献中关于子职内涵的界定,将大学生子职内涵分为三个维度:生活照料层面、情感慰藉层面及成长发展层面,并自编一份大学生子职知觉及其实践调查问卷,选取成都市S高校全日制本科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问卷数据及访谈资料,通过分析大学生子职知觉及其实践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大学生子职知觉及其实践的水平现状、大学生子职知觉与大学生子职实践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子职知觉与子职实践水平均高于男大学生;大学生子职实践水平在成长发展层面得分最高;大学生子职实践水平在情感慰藉层面得分最低;大学生子职知觉水平在总体及各维度上均高于子职实践水平。当代大学生的子职知觉、子职实践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大学生子职是家庭代际伦理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子职知觉、子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代际关系的反映。当代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新型代际关系:大学生对父母仍有依赖心理;大学生同辈群体对代际关系中产生影响;文化反哺成为代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新型代际关系强调爱与平等;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现象。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45.5
【部分图文】:

知觉,因子分析,量表,大学生


图 2.1 大学生子职知觉量表第一次因子分析碎石图0、Q29、Q30 之后,大学生子职知觉量表剩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 0.850,卡方概率值 P<0.05,各题项的共同度和载荷值均大,累计贡献率达 62.81%。通过最大方差法获Q15、Q16、Q17、Q19、Q23、Q24、Q25、QQ22、Q27 为因子 2 ,Q2、Q4、Q8 为因子 3

知觉,量表,大学生,因子分析


图 2.1 大学生子职知觉量表第一次因子分析碎石图10、Q29、Q30 之后,大学生子职知觉量表剩下次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 0.850,卡概率值 P<0.05,各题项的共同度和载荷值均大个,累计贡献率达 62.81%。通过最大方差法获、Q15、Q16、Q17、Q19、Q23、Q24、Q25、、Q22、Q27 为因子 2 ,Q2、Q4、Q8 为因子

因子分析,大学生,碎石,正交旋转


图 2.3 大学生子职实践量表第一次因子分析碎石下的 19 个题项做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显示:.750,卡方为 478.347(自由度 171),显著性概,题项的共同度在 0.298~0.778 之间,因素载获取正交旋转后的因素载荷矩阵,Q5、Q6、Q,Q3、Q7、Q8、Q11、Q16、Q17、Q18、Q20子 3。如表 2.9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王璐;;家庭代际文化的冲突与协调[J];人民论坛;2019年36期

2 孙汝佳;赵荣;雷菊霞;;高校图书馆代际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年12期

3 杨汝岱;刘伟;;市场化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4 苏宗敏;廖敏;;代际收入流动研究的评述与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年01期

5 李俏;贾春帅;;代际项目的西方脉络与中国图景:名实之辩与实践检视[J];宁夏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6 赵小琪;;《藤校逐梦》中的家庭代际伦理冲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年01期

7 李宜航;;中国贸易开放与代际间收入流动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9年10期

8 陈琼子;赵鸿雁;;代际收入流动性与子女收入差距研究综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9 盛贤;;我国代际学习的研究现状及前瞻[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10 屠蔷;张聪;;基于博物馆场景的代际传播范式创新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勇;林伯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际整合探析[A];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第六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论文集萃[C];2016年

2 周黎安;张维迎;顾全林;汪淼军;;企业生产率的代际效应和年龄效应[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蒋婷焰;;家庭和学校中代际冲突的成因以及对策研究[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C];2015年

5 蒋云峗;任若恩;;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6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郭丛斌;丁小浩;;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8 刘雪飞;白梅;;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代际分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9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韦贵tD;;坚持统筹兼顾发展代际和谐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温和内敛:90后的一个代际特征[N];北京日报;2019年

2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曹东勃;B站跨年晚会:一次成功的代际和解[N];中国青年报;2020年

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白皓 实习生 明珠;一场阻断代际贫困的教育实践[N];中国青年报;2020年

4 王晓华 深圳大学;年龄焦虑与可疑的代际想象[N];社会科学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江金骐 楚贵峰;善用新法推动信息技术代际变迁[N];中国企业报;2019年

6 记者 姜虹;“洋码头”发布海淘代际消费指数[N];中华工商时报;2019年

7 谢远学;优先发展教育 阻断贫困传递代际[N];黔西南日报;2019年

8 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政治委员 何方礼 特约记者 整理 许东;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N];解放军报;2019年

9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李春玲;中国“社会代”引领价值观代际更迭[N];北京日报;2019年

10 本报评论员;坚决阻断贫困代际相传[N];商洛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人口质量、代际扶持与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魏敏;基于BCC气候系统模式的年代际预测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陈俊文;全球年代际气候变化的物理溯源及其模式预报技巧[D];中山大学;2018年

4 万千;教育与代际阶层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7 赵丹;中国代际收入不平等传递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年

8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燕;制度化养老、家庭功能与代际反哺危机[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茂阳;父母社会资本对子女收入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9年

2 葛佳欣;城市“多代居”型住宅功能空间的代际适应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3 江帆;代际伦理视角下大学生子职知觉、子职实践现状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4 蔡钰莹;媒介“相亲角”报道的代际、阶层与性别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俞红英;中国教育代际流动性:趋势与原因[D];厦门大学;2018年

6 张国诚;我国城镇居民代际职业继承与流动[D];湘潭大学;2019年

7 闫舒雅;1961-2012年东北地区季节尺度干旱特征及年代际转折成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8 沈利东;代际收入的阶层固化格局破解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

9 施明;基于非主题知识的代际团队协同创新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0 郭维;个案工作介入空巢老人代际冲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9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29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